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心得→新闻
    


“老超人”李嘉诚的全球投资之道


cye.com.cn 时间:2013-9-13 10:15:06 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林邑 我来说两句

8月1日,85岁的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20年来首次未出现在长和系的中期业绩记者会上。这被外界解读,华人首富正试图逐渐离开公众视线,并将权力移交给长子、长和系副主席李泽钜。

关于退休后的生活安排,这位自1950年创业、超过60年都勤奋不辍、至今仍未言退的老人在去年股东大会上公布分家计划的时候,就首次说到,若退休离开香港的话,根本无需请保安。

“超人”也许并非有意提到的“离开香港”,而在今年这一语成谶般地成了外界描述长江集团一个重要关键词。

从年初宣布分拆出售长江实业旗下雍雅轩酒店开始,李氏家族就深陷“抛弃香港,加速套现抄底欧洲”的传闻。年中策略性评估和记黄埔旗下、在港市占率达33.1%的百佳超市,更是将这种揣测推到了高点。

眼下集团的中期业绩也表明,长和系投资重心的确在不断西移。

仅以和记黄埔为例,以EBITDA计算,欧洲贡献了和记黄埔35%(其中英国占22%)的利润,比香港(15%)和内地(13%)的利润总和还要高出7个百分点;此外,加拿大的贡献是18%,亚洲其他地方和澳洲也有16%。

根据和黄提供的公开资料,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以外完成了10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445亿港元。包括基建投资1241亿港元和214亿港元的电讯并购。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7.1%。

尽管长和系高管甚至包括李嘉诚的两个儿子都站出否认从香港撤资,社会各界依然认定,香港、大中华区首富、“超人”李嘉诚家族,被指正在筹划撤离香港,将资产转移到欧洲。

追踪研究李嘉诚和长江集团二十多年的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导师、经济学家曾渊沧,并不认可李氏家族这几年加速“脱港入欧”的说法。他认为,长和系自成军以来,目标就是打造多产业的跨国集团,而且他们也的确做到了。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江集团的香港员工就已不足4万人,其余20多万员工遍布全球。简言之,李嘉诚早就不是香港的李嘉诚和长江集团,而是世界的李嘉诚和长江集团。

“出港”路线图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成为长和系的投资重点,大动作频频。

2010年以来,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欧洲大笔基建和电讯资产,其中包括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 司。

在这些投资中,长江集团只用了短短24个月就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者,开始为1/4的人口提供配气服务,为超过7%的人口提供饮生活用水,为30%的区域提供电力。外界不由惊叹,李氏父子已经“买下了整个英国”。

这三年港外的收购、投资大动作中,并非只有欧洲的身影,还有北美、澳洲。2011年2月,长和系以7.18亿港元收购了加拿大热电厂Meridian Cogeneration Plant;2012年9月,投资2.68亿港元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建设电力输送网络,开拓可再生能源输电业务

事实上,北美就是李嘉诚“出港“的第一站。上个世纪整个80年代,北美尤其是加拿大,是李嘉诚投资海外的重点。

1974年5月,李嘉诚旗下主要还只是拥有长江实业的时候,长实就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了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准备为其投资海外铺好道 路。

1977年开始,李嘉诚及长江实业开始用收购的形式在加拿大投资其当时的主业—房地产。据《华尔街日报》统计,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嘉诚个人及旗下公司在北美总共收购了28宗大型物业。

这一时段, 李嘉诚在加拿大的最大手笔的投资项目是1986年底,联合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组成财团,耗费32亿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Husky energy)52%的控股权。

赫斯基自被李嘉诚收购后,即展开连串扩张活动,1988年6月又斥资3.75亿加元全面收购加拿大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令其资产值从原来的20亿加元扩大一倍,并成为北美五大石油和气体公司之首。

1991年10月,李嘉诚财团斥资17.2亿港元,取得了赫斯基的绝对控制权。

欧洲并不是近几年才成为李嘉诚的投资重点。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李嘉诚在进军北美能源和房地产领域的同时,开始大举进军欧洲,主打领域是电讯、港口及相关产 业。

1989年,李嘉诚通过和记黄埔收购英国Quadran集团的流动电话业务,迈开拓展海外电讯市场的第一步。从那之后,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成为英国及至欧洲、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讯运营商之一。

长和系投资澳洲也是从1989年投资电讯业开始。 港口货柜码头方面,1991年6月和黄斥资11亿港元收购英国菲力斯(Felixstowe)的75%股权(后已增持至100%股权),迈开进军欧洲货柜码头业的第一步。到1995年底,菲力斯杜港口的吞吐量已增至225万个标准货柜箱,成为和黄在海外货柜业务的一个重要据点。

李嘉诚对于亚洲地区的投资,则始于1988年,那一年6月,他与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合作,投得新加坡展览中心发展权。

对于内地,自1978年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直到1992年,李嘉诚对于内地的投入主要以捐资办学、公益捐赠为主。

1992年5月,长江集团在深圳成立合资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才正式开启李嘉诚的内地投资之旅。1993年初李嘉诚对外界宣布转向中国内地市场拓展时,国内项目已占集团资产值的25 %。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李嘉诚已成功领导长江集团迈向国际化,其旗下的五项核心业务,包括地产、货柜码头、电讯、零售及能源等均以香港为基地伸延到北美、欧洲及 亚太区。

“哪里有机会,就把钱投向哪里,这才是高明的生意。”曾渊沧说。

玩转“Cycle(循环)”

李嘉诚曾经向英国《金融时报》表述自己的投资准则时说过:“在决定优先(投资)场所时,有几个标准对我很重要:法制法规、能保证投资的政治稳定性、宽松的生意环境以及良好的税收结构,这些都是重要特征。”

李嘉诚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力度,被解读是不看好当前香港的经济环境。不过,在一些分析师看来,李嘉诚此番投资欧洲,显现出他作为商人足够精明的地方:这次买的主要是公共基建事业这类原本就有着不错回报的资产,而这些资产恰好又处于价格最便宜的时候。

“商人永远只会看重投资的回报率,香港盈利增长缓慢受制于过度竞争、人工和租金成本飙升等多重因素。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能高位套现,到低估值的欧洲淘宝,逐利的商人怎么会放过?”香港某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如是说。

而这并不是李嘉诚投资生涯中第一次这样做。事实上,在投资周期逢低吸入,占据发展先机,也几乎是李嘉诚海外投资开辟每一个新领地的一个基本准 则。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