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器飞利浦空气炸锅加持,每天都做下午茶
-有一只团队宠物,也欢迎大家带宠物上班
-迟到要洗碗
-卖萌是受欢迎的,吐槽是每天都会发生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我对招聘文案的倾向性:少用形容词。因为“态度”本身是很虚的东西,它可能是无限浮夸的,也可能仅仅是你高估了自己。务实的文案应该突出事件、行为、方案这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少甩着头自嗨,觉得三观无比正——老兄,你怎么证明这一点?还不如贴张图说行政妹子三围无比正,更能吸引人心生向往。
在招聘启事最后讲的是一些细节,比如团队构成,判断他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融资情况,计算项目风险;产品进度,对接下来的安排大致有个底。直到对方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足以下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个初创团队是否值得我去接触一下。
实际上,以上都只是大路货,并无神秘之处。几乎每个创始人都知道这些,但他们往往把信息放在1VS1的交流中去讲,而不是写在告示里,公诸于众,也就错失了大量潜在的适格者。因为两个人对上眼的概率真是很低很低的,广撒网才能捕到鱼,通过传播招聘启事去扩大信息接触面,才能邂逅更好的同伴。
这时有人提问道:你啰啰嗦嗦写这么多,谁耐烦看啊?答:如果连看完这份招聘启事的耐心都没有,对有可能改变职业的机会抱着轻慢的态度,说明他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人,互相都不必浪费时间。
又有人问道,你这个态度是不是诚恳得过了头,哪里像是在搞招聘——抢答:没错!你在初创团队做招聘和谈融资就应该是同一个态度。我接触第一批同伴的时候,正是拿出完整的融资PPT去讲解,只删掉了关于融资金额的最后一页。换句话说,我跟VC和应聘者讲的是同一份内容,顺带也当作融资谈判的现场演习。
如果招聘方能放下矜持之心,转而以求职的心态去做招聘,把“我提供一个职位,寻找适合的人选”,改成“我有一个项目机会,希望能得到你的认同”,便会增加招聘这件困难之极的事情的成功率。想想你的求职简历怎么写,招聘启事就应该怎么写,思路上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花招,我在大公司待的时候反而使不出来,公司背景限制了行文风格,也没有值得夸耀的自由氛围。更重要的是……我就没觉得那时的项目很有吸引力,只是分管这个部门,总得给自己找点活儿干,也找点干活儿的人。结果我在创业前两个月收到简历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在网易做产品总监那阵子。不要低估人才对“加入好项目大干一场”的渴望。
所以对人才的争夺,实质上是对你的项目进行营销包装。如果项目一开始就能吸引到人才,接下来吸引融资,吸引用户,也都会顺利许多。反之,招聘困难的项目同样会举步维艰。从起手式中便能预见未来。
创业,从写好一份招聘启事开始。
最后放出蝉游记最新的招聘启事(多个职位),既作为写作参考,也算是夹带私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