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资产过桥业务:拍卖物业借助过桥资金获得资格。
6、大小非过桥减持:
(一)战略投资者进行分仓或换股
(二)机构借助大宗交易套利
【案例】“庄家”酣战大宗交易 过桥资金主动出击
庄家,股票市场最为敏感的字眼。自上证综指从2008年6124点一路跌破2000点后,一种新的“坐庄模式”在熊市中悄然兴起。一股股神秘资金通过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接盘“大小非”和“大小限”筹码,主动出击,制造出种种获利机会。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去年2008年4月发布的“大小非解禁指导意见”,凡是1个月内要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超过1%的股份,都必须以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不过,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实行“过桥减持”,可以轻松绕过上述限制。
记者采访中范先生介绍说,“过桥减持”,通常的做法是“大小非”将超过1%的股份(比如3%),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给买方,买方通过一个或多个账户接盘,由于转让后的股份性质已经改变,不会受到1%的抛售限制。当股票到账后,买家可以立即将通过大宗交易接来的这部分筹码,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这样一来,1%的减持限制也就不起作用了。
作为原君安证券的业务能手,范先生和他的团队自然是谙熟此道。尽管有关部门表示:“不得利用大宗交易系统业务从事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但只要有利可图,这种刀口舔血的买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今年共操作了七八笔,绝大部分取得了收益,但7月底的一笔交易没有赚到钱,好日子看来已经到头了。”对于是否签这笔买卖,范先生心存忧虑。根据范先生的粗略估算,一般每笔交易的利润率至少在2%以上,最成功的一次超过了10%。“不到一周时间,这样的收益率对于上亿的资金来说很不容易了!”
“容我再考虑考虑。”范先生对助手说,“弄不好会接个烫手山芋。”“中信的小马昨天打电话过来,他们营业部有三笔累计2亿元的过桥资金,利息比较低,资金周转期为一周。”助手对范先生说。
在大宗交易中,“过桥资金”与“过桥减持”相辅相成。通俗地讲,“过桥资金”是帮助买家一起“坐庄”的资金。一位大宗交易行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说,简单而言,过桥资金就是买方向别人借一笔钱和账户,约定在某笔大宗交易中同时接股票,短期内集中出货后结算资金和利息。通常情况下,过桥资金在熟人之间发生,这有利于“团队作战”。
发生在7、8月份的多笔大宗交易中。7月13日,大连控股(600747)5055.6万股限售股解禁,当日,申银万国证券上海余姚路营业部的客户资金以9折价6.16 元接走1000万股。7月14日,光大证券总部的两个账户以9折价6.23元分别接走2130万股和870万股。蹊跷的是,接盘前后大连控股股价出现异动,从7月9日的6.28元飙升至7月16日的涨停价7.91元——该股本轮反弹的最高价。此后,该股一路下挫。7月17日,大连控股放量大跌,但当日最低价仍高达7.12元/股。交易结果显示,卖出大连控股股票数量最大的两家营业部分别为光大证券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和CYE申银万国上海余姚路营业部,金额分别达2.1亿元和6200万元,从卖出金额推算,恰好与此前通过两家券商的席位买入的股份相当。
圈内人士透露,由于过桥资金主动出击的原因,筹码在同一券商的两家营业部之间流转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光大证券总部接盘的极有可能与上海浦东南路营业部卖出的是同一股资金。若果真如此,7月13日和14日接走的共4000万股筹码,全部实现获利。
7、一些常见的过桥资金需求包括注册公司的资金需求,管理层收购或股权收购产生的过桥资金需求等。
【案例】“百万电力”过桥贷款助力施正荣收购
2005年初,为了满足海外上市的需要,在无锡市领导的动员下,当初出资的国有企业退出,正是由于国有资本的配合退出,使外资机构得以顺利入股尚德控股,为尚德的上市扫清了路障。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引进海外战略投资机构。对这些海外机构来说,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令他们对公司发展抱有怀疑态度,而一个由施正荣个人控股的股权结构显然有吸引力得多。对施来说,海外上市获得企业的绝对控股权完全符合自身的利益。
2005年1月11日,意在帮助施正荣取得控制权的“尚德BVI”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施正荣持有60%,由“百万电力”(Million Power Finance Ltd.)持有40%,法定股本50000美元,分为50000股。根据招股资料,“百万电力”同样注册于BVI,其拥有者叫David Zhang。 根据这份《过桥贷款协议》David Zhang等人通过壳公司“百万电力”,向“尚德BVI”提供6700万港元的贷款,作为“尚德BVI”收购“无锡尚德”国有股权的保证金之用。协议约定,“百万电力”对“尚德BVI”的债权可以转换成在“尚德 BVI”的股权。
“百万电力”这项过桥资金是“无锡尚德”启动海外上市的第一笔关键资金,主要风险在于国有股能否顺利转让。如果转让成功,其将获得极高的收益率,所提供的6700万港元可以在不超过半年内转换成25%的“尚德 BVI”股权,对应持有“无锡尚德”25%股权。
根据“尚德控股”《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无锡尚德”截至2004年末的净资产为2739.6万美元,25%的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为684.9万美元,与该项过桥贷款额基本相当,而施正荣对“无锡尚德”2005年的盈利预测是4500万美元,25% 的股权相应可以分得的当年利润达1125万美元,即“百万电力”当年的投资回报率就可超过100%。事实上,仅仅4个月以后的2005年5月,“尚德 BVI”在向高盛等外资机构出让股份时,高盛等投资者出资8000 万美元所获得的股份仅约占“尚德 BVI”已发行股本的27.8%。
若国有股东不肯转让呢?《过桥贷款协议》规定,贷款期限仅半年,到期后“尚德 BVI”必须将贷款连本带息一起归还“百万电力”,否则每天按0.03%缴纳过期罚金,施正荣还用自己所持有的31.389%的“无锡尚德”股份为此提供抵押担保。一笔过桥贷款,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竟然获得10倍利润,也算是奇迹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