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品牌消费就是消费阶层的潮流争斗。
阶层“CLASS”一词有双重含意,除掉社会地位的研判,很多人是通过人的品味和格调来判断他或她所属的社会阶层,阶层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因此,每个阶层的消费者都希望和别人不同,领潮消费者的“求异”,与赶潮消费者的“求同”,让品牌成为消费阶层的一种斗争和博弈,品牌需要给消费者画像,品牌也需要消费者做族群的区隔,因此一个品牌不能准确的和某个族群捆绑在一起,品牌就很难有忠诚顾客,这也可以叫粉丝经济。
6.品牌知名度不等于品牌美誉度,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美誉度要并驾齐驱和平衡才是好品牌。
做广告,可以打造知名度,依靠事件营销,可以让品牌一夜成名,但是知名度仅仅是开始,品牌知名和品牌好感是两回事。有个最简单的公式:“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臭名昭著”。因此企业要珍惜品牌的每一根羽毛,要重视品牌输出的每一条内容,不要为了搏出位而忽视品牌深度的传播和建设。品牌很容易借助各种传播平台一夜成名,但是品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却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所以作为品牌,需要一直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品牌需要科学的管理。
7.挖掘中国文化和元素的魅力,才能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现在很多国际品牌用中国元素来融入其品牌的传播,而中国消费者觉得外国品牌很懂中国很贴心;但是中国品牌弄点国际范,却往往被外国消费者说中国品牌很土很山寨,品牌代表一种文化竞争力和话语权。为什么国际的一些时尚品牌往往被称道,因为全球的流行趋势的演变不是在中国扩散全球,例如,从时装开始,很多消费者会认为伦敦、巴黎、米兰、纽约这些地方是时尚的发源地,是流行趋势的发源地,那么凡是来自于这些地方的品牌或者潮流都会很快得到认可,那么反过来思考,中国的企业在各个产品的领域,有哪些产品的时尚趋势,流行的趋势来自中国呢?我们盲目追寻世界,但是我们往往忽视自己的优势,我们会低头拉车,却不会制造标准和引领趋势。中国元素、中国符号怎么样影响全球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如何加入国际化的趋势,值得企业去挖掘,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8.新媒体环境下,品牌传播要更注重整合。
今天的品牌在塑造上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传播途径和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个品牌只要在CCTV振臂一呼,就可以让中国的消费者童叟皆知这个 品牌,但是今天,单一依靠一个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不仅如此,数字化平台的崛起迅速改变了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方式,改变了品牌传播的路径,受众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时空的变动,一个品牌采用单一的传播策略已经很难覆盖目标消费者,品牌需要的是遵循消费者行为轨迹的整合传播策略。品牌传播不仅需要视觉化,还需要听觉化,甚至嗅觉化、移动化,品牌的接触点,需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体验、促销、社区、路演、口碑营销等等多个方式来进行整合营销,需要线上与线下协同。
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几十年的历史,应该说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品牌绝佳的发展机遇,理解好品牌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做,如何坚持品牌的本质和核心价值。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