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职
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从认识到开发再到运用的过程。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都会对岗位提出明确的任职要求,而如果层级较低的员工已经能够显现出进入相关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认识或者第二个阶段考虑如何开发上,就说明他算得上有潜力。如果说一些企业没有这么大,或者没有清楚地列清能力要求,员工就应该自己有意识地去规划。
直线上级也会从一些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来判断下属是否有潜力。比如韦玮会观察他带领的那些咨询员与客户访谈时的表现,“有一些人喜欢做记录,笔头子很勤,我觉得这就算是一个优秀的品质。”
D、如何让自己成为“有潜力”的人才
找到适合自己潜力发展的工作
由于不同岗位的潜力要求不同,每个人的先天因素又很难被改变,因此,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来发展自己的潜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希望职业生涯得到好的发展,王文佶建议公司人一定要入对行,找对真正合适你的那份工作。接着需要找对公司,因为不同公司文化也不一样。“IT、互联网就是最需要创新的,而相对来说制造业或者医药、化工、审计等讲规范性的行业,对创新能力显然没有Google那么高。”
再接着,则是需要在工作职业的环境中加强自我认知,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怎么样的一块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将勤补拙,然后不断发展自己的长板优势。
实践
有很多能力光看书学习理论知识是无法有实质性进步的,拿领导力来说,就只能在工作之中锻炼和学习到。如果说你想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那么按照你目前的职级,你能去领导谁呢?
“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经验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韦玮说,在培养继任者时会有意识地让他去带一些团队,从最初的一两个人,慢慢地增加至10人规模,然后慢慢把团队组成复杂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这方面的领导力。
确实,领导力的提升只有企业培养才是最高效的,但是有一些东西,比如说分析能力、洞察能力,这一块则是需要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这时积极主动性就尤为重要。
像CEO一样思维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像CEO一样去思考”,它其实是提醒公司人要培养自己习惯于站在一个比较高的格局上去思考问题的意识。王文佶建议公司人可以多去做一些“如果我是CEO我会怎么去处理”的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实际情况作对比。
你可以有几个入手点。例如,CEO发给全体员工的邮件里其实包含了很多信息。有一些人可能只关注奖金,但另一些人就会去留意一些公司的新动向,例如收购,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做。把自己放在决策者的位置去考虑问题,通过理解已经做出的决策来想问题就是一种锻炼的方法。
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危机来了,在没有听到公司的决策的时候,一些人就会开始像预测股票一样来预测公司接下来怎么走,每一块的市场战略会做什么调整,公司会不会裁员、减薪。等到三个月之后,公司的新政策真正出台时,他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预测的准确度是一个能力问题,也是潜力问题。”王文佶说,假定公司每一次大的决定都被你“蒙”对了,那么你的潜力还真的是蛮高的。因为你在还不具备CEO所获得的信息之前,已经可以做一些靠谱的预判,说明已经拥有了部分把握大局的能力了。
找到学习的榜样
如果你在某方面自我感觉有所不足,韦玮建议去找一个好的老师或是职业榜样进行模仿。
“你可以观察他的行为,学他的做法,看他是怎么做笔记、跟客户打交道、跟别人交谈的。”在观察的背后还要试着去分析他为什么看这个问题会从这几个维度去看?为什么他能看到别人说话的潜台词。再接着试试依样画葫芦地去模仿。
有些企业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导师制度”,会通过一整套测试帮助低层级的普通员工找到与自己匹配的导师来获得提升。而如果企业没有给你搭建这个平台的话,那就只有自己去开发。王文佶建议,在当下借助于便利的社交平台,去拓展人脉,结交一些忘年交也是一个提升视野和格局的好方式。
保持好奇心
王文佶说,对于培养潜力,保持好奇心、进取心和学习的敏锐度也很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可能有不同方法能解决的。公司培训平台是对所有人的,你要发展快,肯定要自己额外去塑造。”
另外,高潜力的人才,一定是跳出自己所在的领域,有广泛的兴趣,不断去吸收新的知识。“你现在见到的所有的IT界领袖,他们文史哲的知识一般都很好的,所有获取信息、消化信息的能力,都能帮你预测将来。”王文佶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