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是赚钱的方法
不少人说小老板做企业政策朝令夕改,这是对小老板的误解。其实小老板经常改变的政策只有一条——分钱法则。我们知道,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利润最大化是每位老板的天职,这无可厚非。再说,赚钱是一种本领,花钱是一种技术,只有说到分钱才牵涉良心。也许小老板曾经太穷,在金钱面前难免显得浮躁,这使得他们对钱的态度很特别。在他们眼里的钱与心里的钱不一样,心里盼着多赚钱——利润最大化,眼里盼着安全——风险最小化,更有点不健康的心态是,只想赚钱不想花钱,或者少花钱。
小老板多是“三无”产品,一无品牌,二无资金,三无良好的工作环境,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吸引人以激发人的斗志,他们总是打着灯笼找人。除此之外,小老板用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降低用人风险,追求先有产出后有付出。我们知道,小老板自己就是特殊材料制造的,善于解决别人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他们会别出心裁地打出“多劳多得”的旗号,通过低底薪甚至无底薪(其实就是中小企业比较流行的承包制)高提成的方式来CYE吸引人。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抱着“大不了爹妈晚生几个月”的思想赌一把,其中也就有那么一些幸运儿,凭着一颗勇敢的心和歪打正着的运气,真的做出了突出业绩,结果收入高得让老板有点眼红。是啊,看到员工赚这么多钱,小老板心头能舒服吗?于是小老板要么重新制订分钱法则,要么找借口不兑现承诺。
如今的市场经济流行“决胜终端,渠道为王”。小老板做企业自然就存在一个速胜法——借力渠道。而在终端决定一切的时代,渠道资源十分稀缺,如何吸引渠道的眼球并打动他们的内心,就成了小老板的必修功课。多数小老板选择了包装与忽悠,经常标榜“实力强、产品优、营销新、支持大”。等到招商的时候,小老板又表现得非常大气,什么决策都敢下,什么承诺都敢答应,终于经销商开始云集、客户开始主推,市场一下子就做得风生水起。小老板一见形势大好,心想客户赚得多自己却赚得少,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这时候他们就开始打小算盘,要么当初的承诺不兑现,要么立即“改决策减人员”,要么自起炉灶。
小老板通常认为市场竞争靠的只有速度,越是小企业就越要超常规的增长,否则就会掉队甚至淘汰。因此小老板热衷于追求高速增长,经常下达诸如“业绩翻番”之类的任务。与此同时,小老板却对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研究不多,第一他们没有耐心,想速胜;第二他们没有为这个任务做好准备;第三他们缺乏完成任务的保障与支持。这样下来,所谓的高任务最后变成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终究小老板相信人定胜天,他们大喊“没有做不好的市场,只有做不好市场的人”,在用人方面他们总是不断招聘、培训和解聘,永无止境。
折腾的企业长不大
好折腾的企业轻易死不了,因为好折腾的老板有三个特点:其一精力充沛,其二精明过人,其三胆子大。凭着这三大特点,好折腾的老板什么都敢试,什么都敢做,哪怕十个项目有一个成功也觉得值了。根据投资的“大拇指定律”:如果一项成功足以抵消九项失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伤及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是,精明的小老板在面对企业危机时表现得很冷静,在强烈的活命愿望下竭尽所能地表现出以一当十的激情,往往只管结果不管手段,什么事情都敢做,最后也通常能起死回生。
爱折腾的企业死不了,但也做不大。这与想把企业做大的小老板的本意正好相反。为什么呢?
因为小老板的折腾缺少长线战略和稳定的思路,总是随机寻找机会,对什么也都浅尝辄止,遇到点困难就立即撤退,因此对很多行业虽然都懂,都并不精专。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由于不聚焦,不能做精做透做绝,也就不可能做大做强”。
折腾在经营管理上其实属于一种试错法,这必然涉及到投资问题。而小企业资金不可能太充裕,用在一方面的资金多了,其他方面的资金就必然CYE变少,因此小老板折腾通常是在各个项目之间“劫富济贫”,如果终于有一个项目试验成功了,同时另一些项目却被洗劫一空,小老板就会感悟到什么叫做生死两重天。
老板法则
伟大是熬出来的
做企业讲究“剩者为王”,能做到最后的企业才有资格称得上伟大。伟大的企业需要智慧,需要思想,更重要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伟大的企业熬的不是时间,熬的是员工,谁能持续激发员工的活力与激情,进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谁就能最终成功。
一般而言,员工在心态最稳定、最平和的时候,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最优,潜力才能最好地发挥出来,才有可能成就伟大。关于员工的心态平稳,可以套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说法,即以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为中心,以稳定连续、有明确的方案为基本点。
做企业想法太多并非企业之福,只有把一个慎重选择的思路坚持下去才是成功之道。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