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公司,经过了前期的资本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不满足于跟随丶模仿,这种方式太被动,风险也高,再者也想深入这个行业,不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于是战略转移,开始自建渠道,掌握终端,渠道制胜,市场带动生产,在研发上也投入了较大的投入。但是此时,相比三线公司,成本丶价格优势已经很小,而品牌上还很弱小,此时面临的风险也比较大。
一线公司,是一些二线公司通过某些方面的突出优势,如革新性产品丶创新性渠道丶先进的管理模式,临门一跃,进入了一线公司的世界,此时对市场走向也有清晰的判定,甚至可以左右市场,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渠道丶供应链等也都比较完善,各种资源(政府丶媒体丶行业等)纷至踏来,很是痛快。此时面临的风险,其实就是自己,自己的管理模式,决定了未来的发展。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是小工厂入的行,而后得已有机会进入行业一线公司,而后又跳出来,重回到小工厂,因为这里更适合电商。
再写一点对电商的反思:
经常遇到一些想做电商的公司和朋友,他们的想法,自己的灯成本20块,想着在网上卖30块,自己赚个10块,也就是50%的毛利就可以了,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去网上看看,人家卖5块钱,还包邮,交易量几万个,每天访客数千,详情页比你做好丶促销比你做的好,卖点挖掘比你做的好,虽然你的工厂可能比人家大,你有积分球回流焊,人家是手工组装,但那又怎样,买家不会管你亏了多少钱丶有没有贴片机回流焊这些比较间接的因素,他们关心的是最直接的问题,包邮不丶送礼品不丶打折不丶退换货包来回邮不。。。
做电商,要转换思维,以买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淘宝是金矿,但不是谁去都能淘到金。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做电商,淘宝才不在乎你,反正人家每年的服务费和扣点是收了,你一年干不够指标,下一年连进场的资格都没有,你可以保持你的“孤傲“,感叹电商不好做,但那又何妨,还是有很多人前仆后继的进去了。
电商,总体策略应该是先弃后取。
电商圈中做的好的,有两种公司,一种是非常懂运营并且有稳定货源的公司,一种是如飞利浦这样的大众品牌,也就是线下品牌触网,前者的主要代表就是古镇的一些公司,他们背靠古镇大好货源基地,再加上做的早,敢做敢冲,最后得已在淘宝上分得一块奶酪,他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大众品牌的前方堵截和后面无数跟随者的追击,而后者面临的问题则更大,他们的问题来自于内部,就是其电商对其线下经销渠道的价格政策冲击!
从这两大成功者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想做好电商,要么有牌,要么会经营敢投入有货源,对于竞争日益加剧的淘宝来说,浑水摸鱼的机会不太多了,但是一定会有,因为淘宝要靠这些鱼,吸引数百万的卖家们不放弃淘宝,只不过大部分的鱼是给了那些“优者”。
因此,电商的总体策略应该是先弃后取,先投入,获取一定的知名度丶老顾客,淘宝才会给你更多的资源,你会越来越大。关于具体经营这方面的问题,我经验还不多,这里面水很深,目前我的能力还远没达到,不断学习。不过有一点结论可以肯定,未来电商的最大瓶颈,将来自于营销与供应链的供需平衡。因为电商中,产品少了,不好,产品多了,很多种类不热销,造成成品库存,成品库存再对配件供应造成深远的影响,由此会产生对流动资金的巨大影响。做法只有一个,时时掌握行业电商动态,掌握产品销售走向,合理备库存,现金流为王。
最后再谈一点:对其它电商平台京东、QQ网购的看法
电商,不唯有淘宝,还有京东丶QQ网购等,淘宝有先发优势,在B2B丶C2C丶B2C领域,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现在B2C遭遇了京东丶亚马逊的挑战,在C2C丶B2C领域,更是遭遇了QQ的QQ网购(B2C)丶易迅网(B2C)丶拍拍网(C2C)的全面挑战,更何况腾讯有手机端的微信和微信支付,可以完全俯视手机端支付宝,还有拥有6亿用户的QQ,因此才让马云感到害怕,因此不惜代价推来往丶PC端支付宝设限额,把用户往手机端上赶,淘宝越来越封闭。QQ电商,却在不断地加码,因此时刻关注QQ电商的发展,QQ在社交化丶移动端都有着巨大的优势,QQ电商不可小视。
关于京东,公司有京东平台,暂时没有太多精力去研究,以后有时间吧。
先写到这了,先不修改了,有错字就有错字了,等个一两天,再回头看这篇文字,会有新的想法,到时再修改。
以此文记录这两个月的电商之路。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