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孙正义应该是地球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他的投资也直接推动了的创新趋势。那么,孙的投资哲学是什么?i黑马认为《互联网周刊》的这篇文章很好的突出了孙的思维——他是一个时间旅行者。
1853年,一批军舰突然出现在日本江户湾,300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抢滩登陆。
在幕府统治下锁国二百多年的日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惊恐万状的江户市民把这些浓烟滚滚、舰体被统一涂成黑色的庞然大物称为“黑船”。
武士刀不敌样枪炮,《日美神奈川条约》叩开了闭关已久的国门,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日本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开始了痛苦却非同凡响的明治维新。
国企的移动帝国
2008年,新的“黑船”来了。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引入日本。
这种触摸式大屏的智能机一度不受日本人欢迎,但很快便横扫东瀛。同时,苹果的App Store模式也颠覆了由日本第一大运营商NTT DOCOMO(意为“无所不在”)把持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
NTT DOCOMO是从垄断国企NTT(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分拆出来的子公司,占据日本手机47%的市场,是美国AT&T无线、印度塔塔通信、香港和记电讯以及台湾远传电信等公司的股东,也是全球运营商顶礼膜拜的偶像。
1999年,NTT DOCOMO率先推出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奠基之作i-mode,市值狂飙到4000亿美元,成为中国移动亦步亦趋的好老师(移动梦网),也吸引了蜂拥而至的朝圣者。据大众点评网副总裁龙伟回忆,彼时的NTT DOCOMO如日中天,其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总部每天要接待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盛况宛如今日之苹果。
事实上,i-mode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母公司NTT对PC上网垄断——正因在电脑上连接互联网费用高昂,所以手机上网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日本走上了一条“先有移动互联网,再有互联网”的独特发展路径。
那是乔布斯还在钻研iPod、谷歌方从红杉拿到融资、电脑上网刚刚普及的时代,i-mode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的定义。
它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收发邮件、查询天气、查看新闻和转账支付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终端(所有NTT DOCOMO推出的i-mode手机都有一个“i-mode”按键,可一键进入i-mode服务,开启上网浏览的菜单)。
低廉的资费和超前的模式(运营商负责运营网络,销售其定制的手机终端,内容平台则应用、分发、收费)使i-mod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吸引了300万用户和成千上万家网站,美国《商业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写道:“时下的日本少女出门,有三样配置一定不能少。一个是六寸高的矮子乐高跟鞋,一个是让头发变色的喷发剂,还有一个则是‘i-mode’手机。”
2006年,i-mode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被认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无线互联网网络。而根据《移动的帝国》一书的推测,日本的移动互联网领先世界5到8年。
何也?
人口超过1300万的东京是全球五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财富500强公司总部的地区。如果说中国的春运是一年一度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那这样的景象其实每天都在东京的上下班高峰期上演。
白天,当人们从周围的横滨、静冈、千叶和神奈川等城市到东京上班时,市区人口会猛增到3000万。其中,90%的人会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开车。这既因寸土寸金的东京停车费不菲(公务员开车上班甚至会被指责占用交通资源),也和日本的轨道交通异常发达密不可分。
以东京火车站和新宿地铁站为例,前者共计5层,汇聚了地铁、城铁、新干线以及机场快轨等多种轨道交通;后者则是世界上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每天有350万人经过。
所有这一切,搭建的是一幅蔚为壮观的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场景。
由于日本的地铁和火车禁止大声说话或打电话,车厢往往静得出奇。人们自觉地把手机调成静音,开始漫长而枯燥的行程。
据统计,日本人均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70分钟——这直接造就了GungHo这样市值150亿美金的手游公司。
要知道,日本的人口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而GungHo的市值却等于完美、盛大、巨人和九城的总和。
孙正义的“风林火山”
2001年,一个叫孙正义的中年男子拿着打火机和汽油冲进总务省官员的办公室,要求政府直接向NTT提出请求,租借光纤线路给一家名为软银(全称“软件银行”)的公司使用。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