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路径”,层层剥笋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模式是“因为这样,所以这样”。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话:因为以前这样,所以现在这样;因为以前改成什么,所以现在就是什么。我告诉你,这个思考路径是错的。这样的路径不是根据目标来的,是根据以往习惯来的,这是没有目标的表现。 想清楚目标之后,路径自然就出来了。 顺着目标,我们再去做很多策略,并把策略逐条分解。比如确立体检这个目标之后,你可能需要在交互设计和用户感知点下功夫,甚至思考怎么把体检这个功能做得再简化一点等等,这些都是路径。只有结合目标深入思考每一个路径,把路径梳理清楚了,资源才配得上。 对于用户来说,扫描速度从20秒提升到10秒,减少了等待,体验就很爽。这个目标实现了,留存率自然就上来了。而不是一开始就把目标设计成留存率或用户每次使用这个功能的次数,因为这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使用的时候“爽”的感觉。 如果你觉得一个点太简单,投不进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警惕了,很可能你还没想清楚路径。没想清楚路径,就投不进去人,也就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些话看似很绕,但逻辑是透彻的。 倾其“资源”,无以复加 我们有一款清理手机垃圾的工具软件叫猎豹清理大师,国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款软件,因为早期我们并没有在国内推广。 当时我们几乎动用了几乎能动用的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做这款软件。很多同事告诉我,在金山的历史上,从来没见过一款产品能被这样“三投”——投VP、投员工、投外部资源,把其他组拆散了,甚至暂停一些业务。整个过程中没有困难吗?不要说服吗?不造成很多人的心理压力吗?当然有!但你的目标决定了,最后大家都会知道这件事是对的。 过去一年中,猎豹清理大师在各条战线上都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很多人不相信,一个小扫把居然就能改变全世界。但我要问:这么多安全厂商,有谁能拿出一百多人去做一个小扫把?有谁能把十几年的杀毒引擎迅速变成一个APP型的引擎?只有我们能做到。 没有谁能集中公司几乎全部的精力去做,这才叫真正的“门槛”。而从本质看:我们不过是把一个极其简单的目标点想得清清楚楚,把路径梳理得明明白白,在每个点上都投入了资源,最终铸就了一个居高临下的高地。 当目标足够简单,就会足够狭窄,足够狭窄会带来什么?就是你如此投入以后,别人没有机会赶超,因为已经没办法再超越了。 我经常在内部会议上讲这个例子。 那些没有经历过大仗,没有打过艰苦卓绝的战役,没有真正从0到1经历过生死存亡的战争的人,总是寄希望于MBA课本或各种材料去学习所谓的管理,却不去思考管理的本质。 我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树立一个核心的业务,让这个业务带着所有的员工和组织构架往前走,而不是去构建一个四平八稳的组织,让所有的业务井井有条。 今天,整个互联网都在回归本原。它让以前看上去极简单的点产生爆发,而不是通过庞大的体系。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迎刃而解”,一定要反复思考这个词。 什么是那个刃?作为一家公司来说,高增长就是那个刃。公司的增长率上去了,就是这个刃,这个刃找到了,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包括人的问题,思路的问题,成就感的问题,统统迎刃而解。 作为leader来说,一定要找到这个刃。尽管刃很细很薄,但这个点一旦确立,问题都会被解决。 环顾四周,所有成就大事业的产品都是因为它极简单。在一个极简的刀刃上积累足够的资源,一旦这种壁垒树立起来,就像悬崖峭壁一样坚不可摧。当这个峭壁起来以后,你再去一摊开,它的整个模式就出来了。 我之所以花这么长的篇幅谈这些,就是因为我在管理业务的时候,反复使用这个原则——“目标、路径、资源”,这是管理的三段论。 我始终坚信,所有的东西并不总是源自幸运,偶尔一次可以有,但也不过昙花一现,最后的大成者往往是规律使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