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如何看待新内容产业创业?
确认了趋势后,我们这个小团队怀揣着投资几个中国知名的平台或精品内容公司的梦想,在行业里一个一个找。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状:
现阶段新内容产业是一个蛮荒与兴起交织的年代,从业者来自:
1. 传统文化传媒公司的VP或中层,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内容产业里继承了大部分习惯,思想,试图利用旧内容的瓦砾来建设新内容的大厦;
2. 互联网公司里对年轻人富有嗅觉的创业者,他们懂流量懂运营,但有时在切入点上犹豫彷徨;
3. 从兴趣出发毫无资历光环的热血年轻人,格局感和公司经验的匮乏有时导致他们接不住忽然到来的成功。
常见的创业方向则大致有6种:
1. 工具/社区其中之一起步的IP或UGC文化产生器,如Bilibili,斗鱼;
2. 精英与UGC共同形成的内容类聚合,如暴走漫画,有妖气;
3. 多变现方式的平台型内容,如SNH48,Imba TV;
4. 高质量核心IP,如万合天宜,卢恒宇与李姝洁工作室;
5. 高粘性高ARPU的核心粉丝群聚合和运营,如悠悠粉丝;
6. 基于粉丝经济的高端专业化服务。
大多数投资人目前遇到的项目其实是起步阶段的2,3,4类型,尤以4较多。这类公司的现有故事轮廓,大体是生产内容或运营版权,创造一个文化形象乃至现象,通过多渠道接触用户形成海量粉丝,最好能多方式变现。
摸索与迭代后,我们确立了团队的探索方向——寻找具备以下潜力的新内容团队(注意,是潜力):
1. 有能力做出爆款新内容,且通过系统或生态长期有效维持;
2. 产品能够利用新一代网民的人口和时间红利,不单纯堆砌内容,而是针对性的具有鲜明特色;
3. 准确铺量;
4. 深度粉丝运营,赋予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
5. 内容本身商业价值的横向拓展度好,或者便于进行多层商业开发,或者形成小平台。
我们在努力尝试着学习如何从一个10个人的创业团队身上读到这些特质。因为这些特质是如此重要,像一道鸿沟,把新内容公司塑造的和父辈们迥异而又潜力无穷;像一个关键,试图破解新内容公司在投资时所通常面临的难题。我尝试总结了一个不成熟的“五胜五败论”来展开阐述我们的思考。观点不一定正确,但的确是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的肺腑之言,欢迎各位创业者们一起探讨。
“五胜五败论”(上)——两胜两败
一、“系统”胜精英 “生态”聚人气
稀缺的优秀内容才会有议价能力,它必须依赖“内容精英”来制作。但精英们不仅状态起伏很大,而且感性情绪化,和老板吵架,最后还可以被挖走。这意味着公司做出第一个爆款后具备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仅靠精英的爆发无法像游戏CP一样,支撑一个走到C轮或以上的公司的。内容类产品变现之路远比游戏CP漫长。举例来说,一个具备最优秀商业可拓展性的的二次元IP,不仅需要丰满的形象和个性,令粉丝为之尖叫的小伙伴们,光怪陆离的宏大世界观,高潮不断的故事,且需要至少1年的培养才能转化为商业价值。
更重要的,创意管理是新内容公司的核心难题。“梗”要新鲜,要持续,要增值。这些创意要组成一季一季的连续不断的内容,让用户在每一季的每一集获得尽可能高频次的新鲜的欢乐,包括操控用户情绪的小高潮和大高潮。这些仅依靠精英的灵光一闪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公司构建一套系统来完成。
比系统更有价值的生态:核心内容通过系统按季生产,定时播放,UGC做人气和氛围,强调互动,聚合同人。生态帮助内容公司做的更厚,护城河更深。正如页游领域的4399,手游领域的成都tap4fun,巅峰时期的研发,流量,运营,投资等都做的有声有色,这可以保证远超过其他CP的稳定性,实现又猛又持久的增长。
二、调性胜广度:95带价值
新内容面向新一代网民,因而必须考虑90后特别是95后的价值观,审美和归属感。这些人在纯互联网时代长大,从小大量地获取信息,他们更聪明、更成熟、富有戏虐精神,甚至是重口味。
另一方面,这不意味着毫无节制的戏谑与解构是对的(我认为许多优酷上选题和拍摄很好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做过了)。每个年轻人对爱情,友情,梦想,幻想都是不变的,他们仍然会刻骨铭心的爱一个人,会因为一本书哭得双眼红肿,他们仍然保持好奇,憧景与幻想着未来(类似《小时代》)。她们是自嘲为“网上女流氓,内心萌妹子”的一代人。对于他们来说,戏谑但充满正能量的调性会让他们更富有参与感和行动力。而参与感和行动力,是当前互联网粉丝经济,传播效应的驱动器。
在SNH48的小剧场和大公演现场,粉丝像宗教一样喊着统一的具有独特文化辨识度的口号,他们参与青春女神的成长,为她的欢乐而倍感欢乐。这个空间像一个教堂,成为了新内容最好的载体。
因此,好的新内容公司起步的时候,产品中调性的培养比用户广度更重要。从调性一致的内容精英(如编辑,UP主)起步,快速扩展到5%的最优质最逗逼用户。未来,BAT等大公司的威力类似进击的巨人,这5%就是你的“罗塞之墙”,调性是墙最强力的水泥。举个例子:斗鱼与风云直播,前者因为用户群的独有文化突出,因而调性鲜明,妙趣横生;后者做得过泛,让用户没有归属和参与感,因而很难产生二次内容加工和社区。
在高速增长的文化传媒市场,针对独特的新人群做独特的内容,用一个全新调性的类型切入,无缝对接所有文化类型产品和移动互联网,将极富想像空间与商业价值。这也是我们投资暴走漫画、有妖气、SNH48、Imba TV、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等项目的原因之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