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李小林是一位广告图片设计师,3年前成了一名SOHO族。他认为,在家办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她可以在传输和下载图片的时候,顺手把碗洗了。若是在办公室,他只能和同事聊天,或者干些琐事消磨时间。在家办公环境更加自由和宽松,不必拘泥于办公室里的各种繁文缛节、不用上班打卡、不需要穿戴得十分整齐。更重要的是,工作清闲的时候,不必像在办公室那样,还要假装很忙的样子。他认为,SOHO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拥有自由自在的空间,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成为SOHO族。
不同SOHO族的生活方式
SOHO族分团体和个人两种,在新生代的SOHO族中,有的是基于当事人个人独立接活,并独立完成相关业务,这类SOHO族主要局限在那种对独创性比较强调的业务范围内,追求创意性和风格的独特性。比如自由撰稿人、音乐人、画家、平面设计师、自由摄影师等。
稍微高级一点的就以所谓的“工作室”的形式开展业务,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能完成更复杂、要求更高一些的工作。比如一次商业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一个大的动画制作案子,一项企业的AI设计,或者其它一些称得上项目的比较系统的业务。这一种类型的SOHO族主要集中在商业活动领域,比如说项目策划组织、财务会计、音乐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
这是两种不同的SOHO族生存状态,你也可以大致把前者当作HomeOffice的代表,后者当作SmallOffice的代表,虽然他们两者之间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差别并不如现在说起来这么泾渭分明,有些时候还相互客串,他们之间更多的差别在于生存状态,前者更多一些浪漫主义的味道,所有的社交、业务经纪和执行都自己一手包办,他们倾向的是自由这个生活理念;后者则更像一个积约化了的传统企业中的一个专业部门,他们内部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因而更接近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白领生态。不同的人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性格以及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SOHO生活方式,具体怎么样却也无所谓,反正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怎么说,两种SOHO族,都处在社会的中间阶层,属于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比较令人满意的一个社会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