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指南我运营→新闻
    


寻找激活中小企业的金钥匙


cye.com.cn 时间:2007-8-20 16:14:06 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之路,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金钥匙。

  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共同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选择。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加快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在中小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明确利益相关方从中应该和可以获得何种利益,如何获得,根据一定原则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大规模普及应用阶段应着重把握的问题。

  从“中小企业王国”到“小狗经济”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这些作用,从微观上说,包括:开拓市场,获得订单,获得新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获得更多有用信息;加强科学管理,通过流程再造提高效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满足企业技术服务需求,满足企业咨询服务需求,满足企业培训服务需求;共享资源成本,共享服务成本,共享管理成本,共享创新;以及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隐形冠军”。从宏观上说,包括:稳定就业、稳定社会;扶持创业,增加税收,促进增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扩大出口,发展外向经济;支持企业成长;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创新,提高国际竞争优势。

  政府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获得什么“利益”呢?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宏观社会效益,发展中小企业可以有效促进就业,促进社会和谐。这一点必须通过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来实现。这决定了政府推进目标不可能局限于造就少数中小企业信息化明星,而必须着眼于大规模普及应用。二是宏观经济效益,发展中小企业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一点是新的趋势。在信息化之前,发展经济主要靠规模经济,就是企业做大做强。信息化提供了“小的就是好的”这样一条新型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以信息化为协作纽带,进行产业聚集,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相对于500强企业个个单打独斗的模式,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当于“打群架”的模式。例如,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从不依赖500强企业,而是在部分地区形成了中小企业稳定战胜500强的国家竞争优势。我国重视企业做大做强没错,但不能忽视小企业,最终要形成“大小并举”的中国特色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信息化强调共同发展在这方面具有战略性。

  实践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2007年以来,浙江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从全省范围内选择了若干个产业集群,寻找和确定浙江中小企业的“隐形冠军”,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经济学家称之为“小狗经济”,意思是一群象小狗的中小企业,战胜了象大斑马一样的五百强企业。广东以“政府支持,市场推动、企业运作”方式,重点支持建设以专业镇、产业园区(基地)或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北京、广东、贵州、海南、河北、河南、黑龙江、湖北、吉林、江苏、内蒙古、山东、新疆和浙江等多达14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按照产业集群的路子发展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工业化的500强路数的“中国经验”俨然崛起于无形之中,我们需要提高到建立“中小企业王国”的国家竞争优势高度,认识这种新的国际趋势。

  中小企业、服务商和政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系统推进,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和社会服务作用的信息化推进体系。这一体系不是一套有形组织,而是逻辑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思路。

  根据我们的理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体系作为政府推进工作的逻辑系统,从确定推进目标到实现推进任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层、框架层和实施层。战略层确定政策的方向,做出推进目标的选择,确定具体的原则和任务。框架层确定政策的骨架,将政策分解到各个环节。它由支撑层、服务层和对象层构成,中小企业是被服务对象,处于对象层;服务层包括信息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和投入服务,形成一个社会化的服务网络,称之为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的,是发展环境,包括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和商业提供的支撑环境。在实施层确定政策的落实,在领导、资金、组织、活动、监督等方面布置资源。

  随需而动

  中小企业信息化要以企业为主体,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真正做到是很难的,如果不能做到以企业为主体,中小企业的“报复”就是:觉得信息化“没用”,对信息化不感兴趣。以企业为主体,最关键的一点,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1、换个角度看需求

  1)把握五大需求

  以往从IT及其应用出发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经常把它表述为对技术的需求,如需要多少硬件、多少软件、多少服务;好一点的,是把它表述为技术应用需求,如技术应用于人财物、产供销。事实上,这些都只是对信息化本身的需求,而不同于企业自身需求。

  企业自身需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可以概括为市场、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五大需求。这五大需求直接决定了企业是死是活。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动力,最终要落到解决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上来。能解决,信息化在他们眼中就是实的;不能解决,就是虚的,就是“没用”的。

  2)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市场才是关键

  通过信息化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市场问题,就是指开拓市场。具体来说,一是帮助企业把东西卖出去;二是帮助企业找到新客户。至于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什么硬件、软件和技术方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可以整体“封装”起来、放在“后台”的问题。

  与大型企业完全不同,中小企业的这一需求,占了整个信息化需求的一半。可以说,抓住了开拓市场这个“牛鼻子”,就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一大半。反思一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有谁拿出一半的资源和精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呢?做不到,就不要嫌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没用”。

  中小企业服务商往往更容易关注的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需求,在卖产品上下的功夫更大,这就难免与中小企业产生认知上的差距。中小企业确实需要信息化的技术和产品,但他们更优先考虑的,首先是开拓市场、获得信息,其它需求都是次要的。按照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需求的优先顺序满足他们,是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企业主体作用的思考方向。

  近年兴起的网上展洽会,深受中小企业欢迎,就是因为为他们提供了卖场,促成了生意。例如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的“网洽会”,参加企业已达3000家,参展产品30000多种,发布招商投资项目近3000个。人们形象地称广交会上的网上洽谈为“永不落幕的广交会”。信息化一旦办成了生意兴旺、而且永不落幕的交易会,信息化“没用”的错误帽子就自然摘除了。

  2、根据中小企业特点激发信息化动力

  第一,中国中小企业注重经验,更加适合用示范和体验的方式,让他们形象生动地感知信息化,亲近信息化。进行典型示范和举行体验活动,是比较适合他们的方式。

  第二,要针对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导入。对于技术入门、技术深化、业务应用和企业转型等不同阶段的企业,应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避免药不对症,或对轻病下猛药。

  第三,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业务类型引导企业。以电脑普及为例,由于业务特点不同,有的行业需要配备电脑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不能一律强求。企业采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不同战略,对信息化的要求也不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