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也可以取之有道
cye.com.cn
时间:2008-7-21 9:49:59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姜蓉 我来说两句 |
|
 |
|
但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时候也会泄露一些情报。张世平拿出一份公开讲话报告说,这份报告是一个技术研发成果报告。讲话人为了表示谦虚,同时也为了表示这个成果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于是在某一段时提及了其团队的其他成员。而这一段信息,对于竞争对手显然是有用的,竞争对手不仅了解了其团队人数,还直接得到了这个研发团队的名单。得到这份名单,就等于得到了一份人际关系信息源。
除了公开资料和人际关系能成为信息源外,一些内部资料和半公开资料也是更重要的信息源,这些资料未必使用非法手段才能获得。张世平曾受一家汽车公司的委托去调查竞争对手的某项技术情况,他来到这家竞争对手的销售公司,表达了自己想买某款车的意愿,并强调自己看中的是这款车的该项技术,并与销售人员进行了攀谈。但是在销售人员给他的资料中,他没有看到关于这项技术的详细介绍,于是他表示想要了解这项技术的详细情况。销售人员为了挽留住他这个客户,就拿出一份内部资料给他看,只要求能看但不能带走。于是张世平在看完之后,基本上就记住了其中的关键指标,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对方的技术情报。张世平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使用非法手段。
在奖励机制下建立企业情报系统
外聘情报机构一定要考察其实战性,情报如果只是报告而没有实战指导性,那么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
某家企业的竞争对手已长时间没有动静了,作为情报顾问的张世平却在一些不相关的信息中发现了大动静。首先这家公司老总招聘了一个懂国际关系和外语的秘书,其次这家公司建立一个对外合作的部门,再次通过订票公司查知这家公司的老板一个月有6次去美国。于是,张世平通过以上信息得出了一个情报:这家公司正在与美国某家公司进行合作。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张世平说,这种信息拼图式的做法正是获得情报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建立竞争情报体系的重要性。
然而,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张世平认为,对于大企业来说,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情报体系不仅只是建立一个情报部门,而是要通过这个部门将高层、中层甚至是基层的人变成一个个情报触角进行各个方位的情报获取,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信息汇总机制。比如,高层领导经常会参加些研讨会、论坛会,在研讨会上获取的信息汇总到竞争情报部门,而企业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在接触客户时获取的信息也进行汇总,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研究后,有可能就会得出竞争对手的一些情报。当然,在这种情报体系中还需要同时建立奖励机制,给那些提供有用情报的员工进行奖励,这是相当必要的。
而对于那些没有实力建立自己的竞争情报体系的中小企业来说,张世平认为可以外聘情报机构。但需要提醒的是:外聘情报机构一定要考察其实战性,情报如果只是报告而没有实战指导性,那么其价值必然会大打折扣。 关于竞争情报:
国际著名竞争情报专家普雷斯科特说:竞争情报其实是一种监视竞争环境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并根据客观事实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创业网转载稿件,http://www.cye.com.cn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