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的措施
分析筹资风险成因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由于企业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产生成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有差别,为此,实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的筹资风险提出不同的规避和防范对策。
(一)对于现金性筹资风险,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应侧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企业的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做到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话,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如果能做到此点,不但可以产生适宜的现金流量,而且还可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当然要想科学合理地达到上述要求,企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决策人员在总的原则指导下,选择更适合于当时条件下的对策。
(二)对于收支性筹资风险,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源出发来寻求其具体对策,一般而言,应主要从两方面来设计应对措施:1.从财务上看,资本结构状况是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的前提,因此,要想从总体上规避和防范风险,首先应从优化资本结构入手,因为,资本结构安排不当是形成收支性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入手。从静态角度而言,应主要是增加主权资本与负债的比率,从而达到降低总体风险的目的。从动态角度出发,应以资产利润率和负债率二者的比较出发,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主权资本与负债的比例关系,即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率,提高杠杆系数,充分发挥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其风险。当然,通过调整结构来规避和防范风险,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既不可以为了规避风险而丧失杠杆效益,也不可以为了追求杠杆效益而提高杠杆系数加剧风险;2.债务重组。在实际工作中,一旦企业面临风险,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将面临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双方均将受到损失,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债权人的工作,避免其采取不当措施,使其明确企业持续经营是保护其权益的最佳选择,从而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或降低利率,即进行债务重组,适时进行债务重组是降低企业筹资风险,避免债权人因企业破产而造成损失的较好对策。当然重组计划能否实施,关键取决于对重组和破产的理解,及对企业重组后持续经营的信心。
综上所述,筹资风险是企业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因此,研究筹资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应综合考虑,并由此探寻其规避和防范措施,是现代企业理财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