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选人还是先选技术?
2006年春天,美国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来到上海对国内企业进行考察。在与汉理以及本地企业交流如何选择投资对象时,这位当年挖掘到亚马逊、雅虎、AOL、谷歌、苹果等一系列美国当时最成功互联网公司的分析大师提到她判断项目的三个关键要素。
她认为,首先是要考察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与产品。在美国,技术优势,尤其是革命性的技术和应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谷歌是最典型的例子,在互联网搜索技术上独树一帜的创新,使其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目前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的高科技公司。
其次,应考察对象企业所在的市场,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市场的发展前景。
最后,应考察创业者及管理团队。
然而,根据汉理在国内多年从事投资工作的经验,在中国选择投资对象,应先从“人”看起,然后是市场,接着是技术/产品。这种顺序上的差异源于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
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要找到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困难。但是,正是因为经济尚处初级阶段,无论是职业经理人的储备、高效的人才市场,还是具有成熟经营理念和创业激情的创业者,都很缺乏。因此,在中国,考察投资对象要先考察其创始人和其核心团队。
有激情和梦想、有较强执行力和讲诚信的创业家,能够借力国际资本就能开辟出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抓住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
此番理论最好的佐证就是“分众传媒”。汉理有幸作为其独家财务顾问,协助分众在2004年初完成第二轮私募股权融资,我们亲历了在中国创业企业的成功以及 VC的选择,当时VC“大腕”们包括鼎晖的吴总、美商中经合(现经纬张总)等大多“赌”在江南春及其团队超强的创业激情和执行力,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上。
现在凯雷、方源资本等又在协助江总进行分众传媒私有化,资本为何从当年助力分众上市,到如今携手创始人共同下市,都是值得初创企业创始人好好深思与回味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