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2013第四届节能中国推介活动”上,北京赛迪经智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低碳发展部总经理王宇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针对目前融资难已成为整个节能服务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现状,中国节能企业可从股权融资、申报政府基金等积极方面入手,将有望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国家政策成节能服务产业主要“驱动力”
王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我国支柱性产业从1980年开始,由轻工、纺织工业向基础设施、家电转变,1990年后向汽车、地产转变,2020年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
目前,我国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先导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又因契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而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王宇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节能环保产业包括高效节能产业(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
“政府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体现在支持政策的不断加码。譬如2010年~2012年间,《‘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王宇说。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节能企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外部驱动下节能产业转型升级迎来机遇期。
仍难跳出融资难“怪圈”
2011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公布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即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
但是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我国节能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但专门从事节能环保的企业却“多而不强”,加之经济发展减速,“十二五”期间中国能否实现预定节能减排目标,前景不容乐观。
王宇指出,当前中国节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多数只能提供“点对点”式的节能服务。“但大型节能工程通常涉及系统集成,落实节能工程需要引进多项技术和多家供应商,目前多数国内节能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实力。”
王宇透露,在节能项目建设前期通常需要节能企业垫付大量资金,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一旦签约项目增多其资金压力将会陡然增大。因此,中国大多数节能企业都要寻找外界的资金支持,可是其融资难度却相当之大。
多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中国节能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可从顶层设计、产业发展、运营特点、企业自身以及融资体系5个方面寻求‘突围’。”王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制度与标准的不完善从根源上加大了节能服务风险,项目规模小难跨过融资门槛,管理规范性不强降低财务透明度,金融机构缺乏节能服务风险评估能力,国内融资体系不完善都会使企业融资陷入困境。
王宇指出,目前我国节能产业解决投融资有四大策略,第一,用活股权融资,借助VC/PE实现股权融资,登陆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第二,借助新型渠道,比如融资租赁、保理融资、融资担保、国际扶持等;第三,适时并购,纵横发展,布局产业链;第四,利用政府杠杆作用,如节能减排国家专项资金、工业节能专项资金、节能服务奖励资金等。
王宇同时透露,在当前节能环保领域中,“产品+技术”的模式更受投资者青睐。“制造类企业多为经营稳定的传统企业,公司估值难度较小,易获得投资方的兴趣;而服务型企业短期内市场竞争者较少,成长性也容易获得投资方肯定。”同时,王宇建议,节能企业向政府申报资金时,一定要找准企业定位。“结合企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特点,把握企业自身资金需求的重点,才能提高申报成功率。”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