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圈内流传一句笑话:在中国,兜里揣点钱,就是一个VC。
这些VC的素质参差不齐,有职业的,有独立的,各种各类。他们就像星探一样,兜里踹点钱,然后四处找项目,发掘几个明星,然后捧起来,接着高价转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回顾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大家都会发现,每当一波潮流来袭的时候,就会有一大波VC涌进来,看一个,投一个,管它。然后潮水退去,死的死,能抱一起的抱一起,成为巨头的也就那两三个。
团购那波是如此,社交那波也是如此,去年的游戏也是如此。管它什么东西,只要你是一个稍微靠谱的人,你正准备做一个跟潮流的项目,就投。不管死活,先占个位置,然后就开始忽悠下家接盘。也不知道哪天,就变成了定时炸弹,谁最后接盘,就只能自认倒霉吧。
如今,在APP泛滥的时期,VC对APP是越来越谨慎。而且今年也没有什么杀手级的应用出现,尽是游戏的天下。
236
软硬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波,将会是一个潮流。但奇怪的是,VC不敢投。当然,其中有各种因素存在,总结大概有以下几点:
1、玩家多,专业少
现在的创客,大部分是玩家,专业创客非常少,能做出精品的也不多。很多项目本身是很有意思的,稀奇百怪的东西很多,但真正量产起来,可能买单的人不多。
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业余搞的,全职的很少,因为这玩意在量产之前,都无法赚钱。没有赚钱,连生存都有问题,又有多少个肯放下已有的饭碗,去搞一个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的产品。
他们一部分希望有VC能给钱,这样就有钱可以专心搞下去。但是,很少VC会傻得跟创业团队共同成长,他们都是希望,投了之后能尽快套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硬件无法忽悠
硬件不像软件那样,可以忽悠,能讲的故事很有限。而且在做出来之后,实际看的是能卖多少个,这个数量就等于APP的下载量。很实在的摆在那里,这个硬件每个月能卖多少件,能赚多少钱,都是一目了然的。
而且硬件卖得好不好,除了产品本身,更关键的是渠道问题,VC怎么出去跟别人忽悠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