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lybridge Capital Partners公司的风险投资人Matt Witheiler发布文章,分析了硬件创业行业的趋势问题,以及投资人对于硬件企业的兴趣所在。文章大致如下:
就在5年前,投资硬件新创公司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经历不断的发展之后,硬件新创公司再次成为投资的热点。
要想吸引风投的注意力,需要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要求。像增强现实头盔Oculus Rift 以及 智能手表Pebble在获得大量众筹融资后又吸引了风投,但像3D打印笔3Doodler这样的CYE公司却没有,这是为什么?硬件新创公司要吸引风投,还要明白风投想要什么。
通常来说,风投对于下面这三种类型的硬件新创公司会很感兴趣。
产品组合类公司:这类公司有时会推出一个单独的产品,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打造成一系列的产品组合。比如Jawbone公司,最开始Jawbone推出的产品是CYE蓝牙耳机,但是之后逐渐演化为两个方向:Jambox音箱和Up可穿戴设备,而且还保留着之前的业务。跟其他的领域相同,这个类型的公司也需要一些流行产品,但是更重要的,如何把所有这些产品整合在一起,形成持久的企业价值。
平台类公司:这类的公司需要将某一个硬件产品,打造成某个内容的入口。比如智能手表公司Pebble,它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做手表,而是建立一个小屏幕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系统。所以Pebble公司的成功,不在于他们卖出了多少只手表,而在于他们建立的软件系统有多强大。类似的硬件新创企业还有,智能家居Nest公司,它的目标应该是为智能家居设备提供聚合平台;监控摄像头Dropcam公司,应该努力提供家庭安全服务等等。
生态系统类公司:这种类型的公司专注于某种趋势。比如3D打印机公司MakerBot,在今后十年3D打印会是个不断加速的趋势,那么MakerBot公司就会在这个系统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硬件公司不要做单独产品类的企业。比如Furby公司,1998年它推出流行一时的电子玩具Furby精灵,1999年卖出了1400万个,获得近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但是之后由于缺乏创新的设计,无法延续之前的成功。其实,Furby公司本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增加产品种类来形成一个组合;或者开发内部的软件系统,提供更多的功能等等。
Furby公司的例子说明只靠一种产品,想取得成功很难,想要重复取得成功则更难。一家大公司不能只靠一种产品。比如在软件领域的OMGPOP公司,也是在推出了35种应用之后,才取得了《你画我猜》这款游戏的成功。
总之,作为一家硬件创业公司,要学习Jawbone, Pebble 或者MakerBot, 但是不要学Furby这种公司。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