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误解:所有的投资演讲都遵循相同的结构。
实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以数据为主还是以概念为主。
你的投资主题既可以以概念为主,也可以以数据为主。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
在偏重数据的演讲中,之所以要强调数据,是因为现在的数据对你十分有利。因此,投资人会根据数据评估你的公司。在LinkedIn上市时,我们就是通过数据向公开市场的投资者宣传自己的。我们向投资者展示了多年以来的一系列数据。
但如果是偏重概念的演讲,虽然也会用到数据,但主要作用是支撑尚未成型的概念。偏重概念的演讲展示的是你对未来的愿景,你如何创造这种未来,从而让投资人认同你的理念。因此,偏重概念的演讲会更多地使用未来的预测数据,而不是既有数据。
4、误解:不要阐述任何描绘企业风险的内容,以免降低投资人的信心。
实情:明确风险因素,并掌控这些因素。
有经验的投资者知道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他们问你风险因素是什么,但你却答不上来,他们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因为他们要么认为你不诚实,要么认为你很傻。
之所以认为你不诚实,是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你明知风险在哪儿,但却不愿透露,认为你的合作诚意不够。之所以认为你很傻,是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你没有能力理解所有的项目都有风险——包括你自己的项目。所以,应该明确1至3项阻碍你成功的风险因素,并给出应对措施。
5、误解:认为自己没有潜在竞争对手是一大优势。
实情:承认各种形式的竞争,并阐述你的竞争优势。
创业者经常自称没有对手,认为这是一种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说法。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说,要么表明你认为市场完全无效,要么就是别人都认为你的市场没有价值。但这两种想法都是愚蠢的。
市场总是很有效率——一旦涌现出有价值的机会,便会被别人发现。要赢得投资人的信任,就应该向投资人表明你理解竞争风险,同时表明你将获胜的原因。
可以这样来表达自己的竞争优势:你为什么能在一种企业中脱颖而出?你的竞争优势何在?如果你不够明确和果断,投资人不会认为你具备成功优势。
6、误解:不要把自己与其他公司对比,以突出你的独特性。
事情:以类比法来宣传自己。
每一家伟大的消费互联网公司都能够成长为独一无二的组织。但在早期阶段,你应该使用类比法来描述未来的成功和潜力。由于演讲时间有限,所以这有助于投资者参考他们已经理解的案例。
我听过的最好的一段推介演讲的推广对象是好莱坞电影《人类最好的朋友》(Man’sBestFriend)。他们当时对投资人说,如果《大白鲨》那样的影片能够大获成功,把类似的情节设计到陆地上,并把主角换成狗,同样可以赢得巨大票房。那部影片最终的结果很糟糕,但当时的演讲却是一流的。
需要明确的是,宣传时使用类比法并不表明在具体发展时也要使用类推法。当你在规划自己的商业战略时,使用类推法是很危险的。创业需要闯很多雷区,所以细节很重要。因此,在规划战略时一定要小心使用类比法。但如果是在高层次的宣传演讲过程中,类比法的确很有用。
7、误解:集中精力搞好这一次融资演讲,未来自然会水到渠成。
实情:除了这一轮融资外,还要思考下一轮。
每当你融资时,都应该思考下一轮融资的事情。假设你成功完成了这一轮融资,今后将如何筹钱?你怎么对今后的投资者宣传自己?他们会担心什么?你接下来应该解决什么?
B轮投资者肯定会希望看到你在A轮融资中使用的幻灯片,C轮投资者也会想看B轮的幻灯片。如此类推。当我制作好A轮融资的演讲幻灯片后,我展示了一张足以帮助我们获得投资的增长曲线,但我也很有信心在今后超越这种增长势头。我希望今后能在B轮融资演讲中说:“这里是我当时的预测,而这里是我如何做到的。”由于我们打破了A轮融资时阐述的预期,所以投资者肯定会信任我们,相信我们在B轮融资中的营收预期同样可以被打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