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出现了CBD热。青岛市南区搞了一个CBD,因为95%以上的银行都在那里,但是城北也要搞一个CBD,这就有点分散财力。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城市也有苗头。深圳的老区是罗湖区,金融中心也在这里,但是深圳市政府又在莆田区搞了一个新的CBD,几年过去了,现在也带动不起来这个地方。北京CBD也有雷同之嫌,北京CBD是综合性的,西城提出要搞金融街,丰台提出要搞总部经济,实际上都有部分功能的雷同。像这种现象在全国还有很多,到底CBD怎样规划才算合理,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外的CBD发展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建设CBD城市的GDP至少应在1000亿元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岳颂东在"首届全国中央商务区发展研究高级论坛"上指出,目前开发CBD存在着一哄而起的现象,个别城市企图拔苗助长。建设CBD不是空穴来风,需要一定的条件,它是城市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设部曾委托深圳的一家研究院调查过全国的CBD建设情况,据说当时提出一个指标,就是城市的GDP不满300亿元的不要搞。岳颂东认为,300亿元有点低,至少要1000亿元以上。而且还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世界500强至少有一强在这里落户。他说,CBD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的一种自然趋势。比如北京CBD集中了涉外70%的资源,有65%的跨国公司的代表处和80%的豪华宾馆都集中在这里,所以北京在这个时候规划建设CBD,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的。与此不同的是有些城市盖一些楼群,然后再进行招商,结果出现有城无市的现象。城市的本质和主体是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建成的,所以得先有市才能有城,先有内在的需求才有城市的建设,这才是符合自然的市场发展规律。
建设中央商务区要因市制宜进行规划
北京市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说,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将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如果按照通常比较狭义的CBD概念来理解的话,我国仅有香港、上海或者北京几个城市可以建设CBD,那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满足我国的实际需求。所以还应该有第三个城级或者第四个城级的商务功能区。一些处于国内中心地区的城市或者部分省会城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这些城市都有建立中央商务区的必要和可能,所以,建设CBD应该实事求是的根据城市的区位、城市的功能和这个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实力、经济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来确定这个城市商务功能区的具体功能、建设规模以及建设形态和发展的持续,避免盲目跟风。
他认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没有必要单独地建设规模庞大的中央商务区,而是结合城市改造,合理安排适量的商务设施,相对集中进行建设,这是比较可行的。而对于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来说,中央商务区也许不止一个,甚至有几个。
要遵从客观规律吸取别国的经验和教训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认为,发展和建设中央商务区最重要的是要遵从客观规律,虚心认真地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首先要搞清CBD的起源。CBD有三个发源原因,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缺一不可。没有大机器工业发展,没有大规模的商业集群、高档商业活动,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CBD。
在工业化发展的初中期,建设生产能力、生产基地、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部分,资源的主要支配力在工厂。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资源的支配力变成资金、资本聚集的部分,大企业、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部分。1979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建立蛇口工业区,1984年设立了第一个正式称之为开发区的区域,作为政策区和工业园区的结合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建工厂、建生产基地、建设新兴工业园区是城市扩张、经济发展的最核心落脚点。我们用2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120年时间走过的路。近年来,以商务活动为主的工业区布置提上日程,很多工业园区改叫城市新区了,定位从原来的工业聚集地,从引入生产能力、生产线为主,到现在以引入高级商务活动为主。
他认为,应按照客观规律把城市分成合理的商贸流通区、商业中心区、政务区、居民居住小区、旅游区、工业园区等。没有这样一个集散地,旅游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政务区的安全功能没法保障。各种不同的城市功能区的土地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城市功能分区可保证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
其次,努力发展创新,规避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全世界所有的CBD建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也留下很多城市化的遗憾。比如在一些世界大城市,包括纽约、东京和其他地方,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过度密集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在这些地区,最近一些年人们日益注意到成为恐怖袭击和城市恐慌最容易爆发的薄弱环节,在公共管理、城市管理中如何避免过密化带来的城市商业成本高度上升,使城市竞争力下降的问题。由于这种功能过于单一导致的白天、晚上明显对比,白天高级白领出入,晚上一片死寂。怎么避免这种城市弊端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城市减灾防灾和城市安全问题,都是CBD建设过程中应当吸取的教训,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物质准备、政策准备和基础设施准备。
背景资料
CBD的全称是CentralBusinessDis-trict,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一般而言,CBD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特征: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高度集中;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它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
美国曼哈顿、法国拉德方斯、东京新宿、我国香港中环等都是国际知名的中央商务区。
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了要建立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战略构想;200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的决定,成功推出北京CBD概念,明确功能定位;2001年,制定发展规划,建立管理机构;2002年,启动核心区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环境;2003年,明确产业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2004年,全面加快国际金融功能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功能区聚集效应日趋明显。北京CBD已经成为首都最富有活力、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
目前,北京市政府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已成为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