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
打造“民族彩电第一芯”
海信历时4年,投巨资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IVIEW信芯已于2005年6月24日正式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权威鉴定。这是我国第一款在音、视频领域能自主生产的产业化芯片,被业内称为“民族彩电第一芯”,打破了中国长久以来7000多万台电视机却没有一颗“中国芯”的尴尬。
这款芯片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CMOS制程,内部集成了近200万个逻辑门,700多万个晶体管,芯片设计达到了百万门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芯片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传统隔行扫描格式变为高帧频的逐行扫描格式,可应用于逐行CRT电视、各类平板电视、各类背投电视、显示器设备中。
据悉,海信的这一“信芯”共获得3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已成功应用于整机生产并取得了市场验证。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称,7月初,使用海信自己“信芯”芯片的彩电将在海信5个生产基地全面投产。
中航一集团
自制“支线飞机”
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立项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ARJ21于2005年12月底完成了飞机结构、系统图纸的适航审查。审核方认为,ARJ21图纸的构型定义明确,图样完整,具备了发图条件,通过适航审查。2005年年初,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顺利完成了ARJ21结构、系统的详细设计。8月底开始对飞机进行优化设计。12月,按设计要求,发出通过适航审查的100%结构图纸和50%系统图纸。目前,全机技术状态也已冻结,图纸将发往生产单位全面转入试生产阶段。
ARJ21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联合航空局分别颁布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FAR25和JAR25等要求设计研制,是我国按照国际惯例自主设计的第一架先进支线飞机。
东大通信
成功研制WCDMA手机专用芯片
中国3G终端核心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由江苏东大通信公司开发的国内首颗符合WCDMA国际标准的3G核心手机芯片NOAH3000日前通过系统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
据东大通信有关负责人介绍,NOAH3000芯片集16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为一体,是手机芯片的基带处理芯片。NOAH3000是东大通信公司继2003年成功开发出国内首颗符合CDMA2000国际标准的手机芯片后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WCDMA国际标准是现有GSM系统的升级标准,预计在中国3G市场上将占据75%-85%的市场份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天津清源
“倾情”纯电动轿车
2005年12月20日,在天津举行了由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支持,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12辆“幸福使者”纯电动轿车“电动汽车批量出口美国发车仪式”,装船正式出口美国。这是继去年4月首批6辆该车型成功出口美国后的第二批成功出口。
2002年至今,清源公司成功地承担并完成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中XL纯电动轿车整车课题研发工作。经过两轮攻关,已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样车。清源公司坚持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科研方向,112辆电动汽车成功批量出口美国,标志着清源公司初步走出一条自主开发的道路。
沈阳蓝天
批量生产“中国脑”
2005年年底,沈阳蓝天数控研制成功国际性能领先飞机发动机。这个被称为“中国脑”的高精数控系统,打破了中国20年被封锁的历史。
这是一个飞机发动机整流帽罩,仅有0.008毫米的粗糙度,半锥型外形只有0.8厘米的厚度,只有在每秒钟一万转的高速运转中才能打造成功。高性能的飞机发动机由几万个零配件组成,过去的国产设备大都无法进行加工,“中国脑”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也能制造出国际性能领先飞机发动机。
市场的嗅觉是灵敏的,当2005年5月份“中国脑”被批量生产出来时,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随即下降三分之一,过去需要花30亿美元才能买到的设备现在仅需要10亿美元就能解决。拥有14项国家专利的“中国脑”成功的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飞跃集团
在高新缝纫机研发之路上“飞跃”
一台缝纫机单价最高卖到100多万元,出口1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20%的市场占有率,仅2005年就实现出口100多万台的数量,居世界第一。
飞跃集团把普通的缝纫机从轻工产品变成高新技术产品,而这一切都源自飞跃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块缝纫机数字处理芯片--“飞跃芯”。“飞跃芯”每分钟可以缝9000针,并且在0.15秒内精确停针,由“飞跃芯”作中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比进口产品性能更优,一下子拉低了这个核心部件的市场价格,更迫使进口工业缝纫机的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与此同时,飞跃集团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智能型机电一体化缝纫机整合了原来十几台缝纫机才能完成的功能。
天威英利
创造“在牛背上看电视”奇迹
白天放牧充电,晚上回到帐篷里点灯、听音乐、看电视,这种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说里才能出现的情景而今天却在阿坝州的3个草原县上实现了。这就是天威英利研发的便携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器带来的奇迹,一块单晶硅片,一天能存4度电。把它放在牛背上,再远的牧场都能去。
利用硅材料的特性,把太阳能转成可供使用的电能,这一产品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晶体硅切片和绒面处理。这项技术的创新,把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了40%,最大限度的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天威英利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赶超了发达国家20年发展水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中兴通迅
“中国制造”3G手机
2006年新年前夕,在英国伦敦的手机店能见到“中国制造”的3G手机,生产商就是深圳中兴通讯公司。藉此,“中兴通讯”一举进入全球3G的前沿市场,成为世界领先的3G终端供应商。
目前,“中兴”已全面加入ITU、3GPP、3GPP2、CDG等4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代表中国通信企业率先进入光通信国际标准主导者行列,并获得了NGN、光传输、信息安全、网关及3G终端等多个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起草权,成为在标准制定领域令人瞩目和尊敬的“中国力量”。
截至当前,“中兴”已申请核心专利3000多项,其中大部分为发明专利申请,并有近300项的国际专利申请。在眼下最热门的3G领域,“中兴”在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制式上稳步、全面推进,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在三种3G制式上提供成熟方案的通信设备厂商之一。“中兴”在全球首创的GOTA数字集群系统,填补了国际上基于CDMA技术的数字集群产品空白。
河南华康
用大豆做衣服
2005年年底,被称作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的“大豆蛋白纤维”由河南省民营企业——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联合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在经过十年的摸索后研制成功。这是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到目前为止,中国是惟一一个掌握此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国家。
织成漂亮面料的大豆蛋白纤维,它的原料不过是大豆榨油后的下脚料——豆粕。从大豆中提取蛋白纤维,这一研究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美国科学家尝试过,但最后由于纤维性能没有达到纺织加工的要求而中断。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联合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经过800多次实验,成功找到了可以破解这个难题的添加剂,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生产工艺。
按照这一工艺,100公斤的豆粕就可以吐出40公斤的大豆蛋白纤维,大豆的附加值随之增加了上百倍。大豆蛋白纤维被纺织界誉为集多种天然纤维优点的“人造羊绒”,成为继尼龙、的确良等化学纤维之后的全球“第八大人造纤维”。
上海东登
占领视音频核心技术高地
无论身处何地,是通过有线还是无线上网,都能实时监控家中和单位的情况,而这一切都无须购置设备、增加带宽,只需每年上百元的软件下载费用就能实现。利于这种技术,一些路途遥远的中小学,在课余时间也能在家和老师“同堂上课”。这项技术源自东登视音频技术。
30多位研发人员、不到三年时间,上海东登公司就将全球互联网视音频传输速率提高了三倍。为了让人们相互交流的图像和声音在网上快速传输,视音频技术将视频文件中的非重要信息进行过滤,而该技术更大的突破则在于:当全球视音频产业还在为提高点对点传输效果竞争之时,这项新技术已经解决了多用户声音画面同步交流的世界级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