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界小企业融资服务洽谈会暨宣传周活动受到关注的程度超乎人们想象——— 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6月19日,上海展览中心,“上海银行界小企业融资服务洽谈会暨宣传周活动”在这里举行,20家中外资银行推出的系列小企业融资产品服务吸引了上海33万多户小企业主的广泛关注。
在此会场同时举办的还有两个大型的讲座,一个是由上海市政府举办、由财政局和科委等各部门参与的“中小企业政策座谈”;另一个是由上海市银监局主办、各商业银行参与的“中小企业金融系列创新”,这两个讲座在不同方面如担保政策、资金扶持、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等内容吸引着与会的小企业主。
在小企业贷款刚刚走上破冰之旅的形势下,由上海银监局、上海市经委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这一展览,旨在宣传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集中展示上海银行业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品牌和产品、普及小企业金融知识、探索培育上海都市型小企业发展之路。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洽谈会在全国尚属首次。
一个大有潜力的市场
在会场,记者见到民生银行上海分行中小企业金融部的负责人,这位颇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贷款已经成为转型中商业银行的一个大有潜力的市场和重要的利润点。他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对银行的资金需求在下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观念,从为大企业服务转变为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从而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针对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盈利难”的传统观点,这位负责人认为,银行本身就是管理风险的企业,因为害怕风险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是无所作为的行为。民生银行的实践证明,只要能够深入了解客户,帮他们设计贴近其需求的产品,并帮助他们控制风险,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是完全可控,并且盈利是可观的。
据介绍,银行给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或是低于基准利率的10%,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则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20%—25%,这样,就提供了高于大客户30%左右的盈利空间。而且给小企业的贷款基本上都是有抵押的,自然降低了银行风险。
说到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专注中小企业的外商独资银行————德富泰银行企业融资部市场总监朱靖告诉记者,2002年德富泰银行没有转型前,2001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0%—30%,在专注做中小企业贷款后,不良贷款一直保持在零的水平。
有关专业人士指出,中小企业融资实现破局表现在,随着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出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开始转变,各大商业银行总行和分行都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部。同时,中小企业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给了银行启动新市场的动力,这都给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
作为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的副总经理杨勇说,他找到了工作的兴奋点。随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彻底转变,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中小企业贷款从今年开始有了快速的发展,他给了记者一组数字,2003年至2004年,工行上海分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是21.8亿元,200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0亿元,今年该行前3个月的贷款余额达到了85.3亿元。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态度转变的一个缩影,上海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表现在上海银行业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观念实现了根本转变,产生了发展该项业务的内在动力;部分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了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框架,并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经验;通过舆论宣传和加强沟通合作,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小企业贷款、联手改善融资环境的氛围。至2006年3月末,全市中资银行对小企业各项贷款余额1293.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3.5亿元,但只占同期中资银行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9.3%;表内外授信总额1450.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3.56亿元,授信小企业数量已达19099户,比年初增加506户。
尽管如此,小企业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例仍不到10%,这一事实说明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会的上海东庆果林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蓓蕾和上海广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海毅两人都告诉记者,他们的公司成立以来,因为抵押和担保问题,都未能从银行拿到贷款,资金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
“单个中小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贷款需求急、金额小、需求频繁、不确定性高等特点,这些因素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意愿。重要的是,外部因素上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不健全等造成企业的信息风险、信用风险,加上商业银行本身尚未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没有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些都成为阻碍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的桎梏。银行并不缺资金,缺的是一种好的放贷机制、好的放贷外部环境。”杨勇这样认为。
一个寻求突破的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涉及到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的突破。
内部因素上,高度重视此问题的银监会已要求银行业在小企业融资业务方面进行“六项机制”创新,这些机制包括:
————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银行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相应利率,以足够利差弥补小企业贷款风险;
————独立核算机制。小企业贷款业务有特殊性,应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独立的成本和利润核算;
————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简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减少贷款审批层级,以适应小企业贷款业务“小、频、急”的特点;
————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制定风险防范与正向激励并重的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小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在减少贷款审批层级的同时,必须在各业务环节配备专业的、有经验的业务人员,注重对业务员工的专业化培训; ————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注意收集和掌握恶意违约客户相关信息,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定期通报,防范风险,改善信用环境。
有关专家表示,必须尽快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体系以及企业的评级征信机构。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让分散在各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税收信息等通过这些信用体系可以搜集、处理,并按照有偿的原则提供信用信息服务,来减低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上海银行界融资服务洽谈会上,各银行的推介吸引了广大小企业主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