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正在经历近两年来最为艰难的时刻。继今年1月份首次出现净赎回后,4月份,全部公募基金总份额净减少了1400亿份以上。新基民的入市脚步同步放缓,4月份新增基金开户数较3月份减少了59%。分析指出,在接近4500点时基金市场将接受严峻的考验。
现象一:四月净赎回量创近一年单月新高
过去两年,基金业管理规模的高速扩张趋势在今年一季度放缓,并在4月份出现逆转。
权威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基金业管理的全部公募基金当月总份额为2.28万亿份,而4月份,当月基金业管理份额大幅下降至2.14万亿份,一个月净减少了1410亿份,相比3月末减少了6.19%,为近一年来单月赎回份额的峰值。
根据历史数据,在过去一年中,基金业规模仅出现过两次月度缩水。分别是今年1月和今年4月,但其中,今年1月份全行业基金份额仅减少了83亿份。
值得一提的是,4月基金业整体规模缩水还是在有大量新基金成立的背景之下。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剔除新发基金规模,实际赎回额可能达到1600亿份。
现象二:新基金首发规模不足去年四成
一方面,老基金的赎回规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新基民的入市脚步放缓。
中登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基金开户数仅为13.5万户,较3月份的数据大幅减少59%,这也是今年以来单月基金新增开户数的最低记录。
而天相统计数据显示,除债券型基金外,今年以来,新基金募集规模普遍大幅度缩水,平均募集规模只是去年的35%。
如果单看4月份6只新成立基金的募集规模,还较3月份萎缩了100亿份。
基金对策:“明星基金”陆续开闸赎回
值得关注的是,在老基金规模缩水,新基金募资困难的双重压力下,基金公司开始改变策略。近期,就有多只长期暂停申购的“明星基金”相继打开申购。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公告,旗下两只老牌五星基金———中国优势和阿尔法基金,于5月22日起恢复日常申购业务。
而光大保德信基金也发布公告,自5月26日起恢复旗下光大量化基金的日常申购、转换转入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公司陆续打开申购很可能是为了对冲赎回风险。
风险提示:4500点基金“赎压”更大
安信证券研究所人士分析指出,历史上看,熊市年份以及牛市初年偏股型基金都难脱净赎回的命运。而从统计规律上看,偏股型基金净申购率与上证综指收益率的相关性比较强,尤其是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情况。在申购与赎回的步调上,牛市和牛转熊的过程中,申购行为对市场更为敏感;而熊转牛的过程中,赎回行为对市场更为敏感。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从相关数据看,当前绝大多数基金持有人的平均成本在上证综指4500~5500点之间,因此,在接近4500点时基金市场就要开始接受比较严峻的考验,在5000点左右达到高峰,度过5500点之后大风大浪才会过去。
专家建议:跟风赎回不可取
专家提醒基金持有人,对于有赎回需要的基民来说,赎回也可讲求一些技巧。
首先,赎回可“绕道”进行。把高风险的基金产品转换成低风险的基金产品,也是一种赎回的思路。
其次,赎回最好分批进行。如可定期定额赎回,即可以做日常的现金管理,又可以平抑市场的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