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了解到,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在线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6点至88,跌至历史最低点。其中,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下降11点,降至95。调查指出,随着中国近期的物价上涨,77%被调查的中国消费者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
据了解,该数据是今年4月起对全球近3万网民的调查结果,调查覆盖欧洲、北美洲、亚太地区等全球51个市场。在调查数据可对比的48个市场中,39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下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滑了8点,美国指数下降了17点,居各国之最。
尼尔森公司中国区董事柯瑞斯表示,油价上涨、利息上调、通货膨胀等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消费行为。在亚太地区调查显示,13%的新西兰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收支平衡,这个比例居亚太地区首位,澳大利亚、韩国则均为11%,中国该比例最低,表示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消费者仅占调查对象的3%。
该项调查显示,全球56%、亚太地区42%被调查的网民认为,其所处的国家正进入经济发展缓慢时期,而通货膨胀被认为是造成经济颓势的首要原因。随着中国近期的物价上涨,77%中国被调查的消费者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
与其他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经济进入缓慢发展不同,中国地区消费者对经济的发展依然非常乐观,只有14%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趋缓,3%的消费者认为在1年内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
面对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攀高以及股票市场的震荡,过去热衷于股票或者基金投资的中国消费者,现在也将目光转向储蓄。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52%的中国消费者倾向同时进行储蓄和投资,57%的亚太地区消费者将结余的收入进行储蓄。
“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亚太地区消费者保持着较高的信心水平”,柯瑞斯表示,全球十大最乐观的国家、市场中,就有印度等5个亚太国家或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