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创纪录
cye.com.cn
时间:2008-6-30 11:37:5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索寒雪 我来说两句 |
|
 |
|
收复失地的梦想
其实,中国食用油领域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多数大豆需要进口,多数压榨企业被外资控制。
目前,美国是大豆的最大出口国,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如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交易,同时也控制了国际大豆绝对的定价权。
此时,中国现有90多家压榨企业,其中64家被这4家粮商巨头或相关的外资控股或参股,这64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占市场份额的85%。在国内前十大压榨企业中,只有九三油脂集团没有与外资联姻。
“四大粮商并不关心产品的终端价格以及压榨企业的利润,只是想通过购买压榨企业,让这些企业购买进口大豆,这样可以稳定他们对中国进行出口。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3,四大粮商的利润在贸易环节上便可以完成获利了。”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曾解读外资的收购行为。
事实上,外资收购行为的最终意图,国内企业早有察觉。徐建飞是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国家意识到,压榨企业需要中资的力量,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这样中国资本可以收复失地,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规定,限制外商投资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等项目,“这留下了市场空白,无疑有利于扶持国内压榨企业。”徐建飞苦等的机会看似已经到来。 然而事实并非一帆风顺。“这么高的大豆价格已经成为了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刀,对民企收复压榨市场的失地显然是不利的。”原进口大豆风险控制协调工作组组长徐建飞,近期加盟到A股市场唯一食用油压榨企业东凌集团的旗下。
由于中国食用油市场终端价格由发改委控制,不能随意涨价,“而大豆价格波动非常大,每个开压榨工厂的企业都要准备足够的抵御风险资金。”徐建飞为记者计算了一下,“一个最普通的压榨厂需要有5000万元到一亿元的风险资金用来抵御大豆价格的波动。”
而在两年前,大豆价格没有上涨的时候,“只需要3000万元,连设备购买和抵御大豆价格风险就都足够了。”
全局之痛
据了解,大豆是粮食领域,中国唯一与世界接轨的粮食品种。“之所以让大豆接轨,是因为制定政策之时,决策层并没有预料到食用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徐建飞透露。
然而在世界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的2007年和2008年,春耕时节的黑龙江,大豆种植用的种子已经“卖疯了”。2007年这个时节大豆种子只有2.7元/斤,到了2008年的春季,价格已经涨到了5元/斤。大豆价格更是接近翻倍上涨。
发改委不得不采取临时限价政策,控制终端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上涨,并给予中粮、嘉里、九三等“亏损眼”中的企业予以补助。
“其实,中国企业是有能力突破国外卖家价格垄断的。”对外经贸大学专家夏有富表示。据了解,同样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的日本企业为了突破价格垄断,他们在巴西发现了盛产的粮食区域后,自己修建或者收购码头,自己承担运输和加工,因此没有受制于人。
“其实修建和购买码头、运输渠道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但是需要决策层的规划,而行业内的企业目前还缺少这样的规划。”夏有富表示。
徐建飞更深一步解释,“以国有最大的粮食企业中粮的身份进行对外投资,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而民企对外投资又受到紧缩银根等资金政策的控制。”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