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活得怎样?
有的人会去看排行榜,比如美国《财富》杂志前天出炉的“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榜单”里,中国内地和香港共有29家企业上榜,中石油更是一猛子蹿到了第16位。但更多人更在乎的还是草根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眼下的生存状况,目前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近20%眼看就要停工或倒闭,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利润比5%还要低;在珠三角一带,自打今年年初就不断传出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或迁移的消息。
目前,伴随着原材料涨价、贷款缩紧、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次贷危机,许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而据统计,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99%以上,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了60%以上的GDP。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给本就为就业难、物价高所困扰的民生,带来了莫大压力。
大家都在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严峻到什么程度?按教育部本周发布的数据,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再把去年未能就业的80万人算进去,眼巴巴等着工作的大学生就超过600万人,有几家大企业能等着他们进去?这时候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原本是就业主渠道的中小企业光景黯淡甚至是气息奄奄,无疑是砸了许多人的饭碗。
而在工作的人也有压力。CPI高企,近日许多省市推出工资倍增计划,希望指导企业涨工资以对抗物价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冲击。但这工资能不能涨上去,不能靠上面给指导数据。长期以来,少数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处于金字塔塔尖,鳞次栉比的中小企业处于金字塔塔底,但就是这些草根企业吸收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如果中小企业陷入困境,那庞大低收入群体的加薪肯定化为泡影。
保证中小企业的稳定,就是保证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的稳定,比政府给市民发一两个现金红包更能提供可靠的民生福利。虽说扶持中小企业不等于无视企业正常的生死规律、不能看着有中小企业倒闭;更不等于放任中小企业重新回到依靠廉价劳动力、低福利、低保障的老路上去,但政府由此前的一味抓大放小,转为对中小企业更上心、用口惠且实际的方式拉扯着中小企业恢复生机已是大势所趋。
昨日,北京就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国家信贷收紧的情势下帮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和起步问题。而下一步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利好消息,如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灵活发放优惠的小额贷款,改变执法的随意和混乱,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中小企业最起码能享受和外资公司相仿的待遇,这些都比现在高层对中小企业的集中调研和口头打气更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