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京旅游产业的机会
北京拥有一个庞大的旅游市场,2002年北京旅游业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1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1亿1千万人次,旅游收入826亿元人民币。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会给北京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北京完成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目标,奥运会以及奥运会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北京会日益成为各国旅游者的首选目标。根据权威部门的测算:在举办奥运会的前3年北京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将按照年均7%到8%的幅度递增,举办奥运会当年增幅会达到13%。根据这样的发展速度推算,2008年北京旅游市场的规模应该大致如下:接待海外旅游者将达到44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将达到1.5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4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225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以看出,奥运会给北京旅游业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会将中国的旅游品牌引向世界。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旅游市场,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便把北京旅游产业推向世界。
1、提高旅游住宿设施水平。截止到2003年底,北京有星级饭店614家,无星级的旅馆、饭店多达4800家,这样的一个住宿接待规模应该说是可以满足奥运会的需求了。
按照北京申办奥运会时的承诺,到2008年北京应有800家星级宾馆。但现在我们注意到,奥运会期间来北京的人们不可能全住在星级宾馆里,即便是有800家星级宾馆也未必能容纳下,必须动用大量的无星级的旅馆饭店,来满足游客们的需求。
目前,北京的无星级宾馆饭店大约有4000多家,大多数是服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规模较小,不卫生,不安全,缺乏现代通讯设施等。如果这些无星级的旅馆能加以改造成安全、经济、舒适以及具备便捷的通讯设备的旅馆,肯定会大受欢迎。例如,北京已建成的近20家符合上述要求的“青年旅舍”,家家客满,几乎都是当年建设当年赢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使之完善多样化。北京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刻,尤其是人文资源历史悠久,目前北京市旅游景点就有327处,世界上其他城市很少能与之媲美。但是这些旅游产品大多是参观型的,不会产生很多的附加值。
从旅游产品结构上来看,还不够丰富,不尽完善。首先,北京缺乏参与型的、度假型的旅游产品。北京应建设一座参与型的,高档次、高品位、高科技含量的主题公园,而这个主题公园一旦建成,不仅能完善北京旅游产品的结构,吸引广大北京的游客,而且会辐射“三北”,即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其前景不言而喻。当然,在奥运会结束后,北京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及其周边的奥运资产的盘活,有望成为度假型的旅游设施。其次,北京现有的一些度假型旅游产品,如金海湖、红螺山、青龙湖、潮白河等休闲度假区,由于开发建设得较早,规模小,档次低,环保设施不完善,需要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对这些景区重新规划,深度利用,提高档次,其市场潜在价值将很快就凸现出来。
北京集古典、现代、时尚、辉煌、艺术、浪漫于一身,可以适应各层面旅游者的需求。按照北京“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发展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培育国际级大型精品赛事,吸引国际上众多的世界级大型会议和展览来北京举办。目前北京的会展场所总量不小,数量不少,但是体量小,设计陈旧,不适应举办大型会展的要求,,相信北京奥运会以后,这些会展场所肯定会有大的改善。
3、发展北京旅游业,最具前景的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一般的电子商务需要“三流”,即“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齐动。而旅游只要“两流”即可,即“信息流和资金流”。所以旅游业比其他业态更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眼下,北京市的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不少,但总体上看规模不大,服务内容不全面,服务手段不便捷。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民出去旅游,其中2/3是在网上实现的。而北京,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旅游电子商务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旅游产业走向国际
要让奥运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极致,就要吸取往届奥运会东道国的经验,首先对旅游产品作精准确定,研究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对产品要投放的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要清楚什么产品适合什么市场,通过最适当的商业运作渠道进行既定的细分,还要加大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介力度。总之,通过奥运,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奥运旅游的硕果。
作为世界性的体育盛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形象的盛大体育赛事,对于中国的旅游产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营销机会和巨大无比的传播舞台。借助奥运会巩固和提升中国旅游品牌地位也是难得的机会;旅游业则可以借助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形象的提升而滋生的新业务的需求来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同时加强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旅游产业品牌形象,从而使中国的旅游产业走向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