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最新潮的化妆品和小家电,试玩最新款的网络游戏,试吃即将面市的食品和饮料……对于隐身在都市里的“试客”来说,各种免费的尝试已经成了他们的乐趣,甚至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伴随着“试客”家族的日益庞大,“试客经济”正在悄然升温。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哪一种方式能比互联网更快地寻觅到更多、更合适的试用者。
如今在谷歌上输入“试客”一词,可以查询到超过6390万个结果。而在今年5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主办的“年度汉语新词语”评选中,“试客”一词赫然入选。“试客”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作为众多专业“试客”网站之一,“试客联盟”的口号是“中国领先的免费商品申领试用平台”。据统计,截至8月3日,该网站已接受了超过21万次试用申请,成功申领超过7万人次。
从唇彩、睫毛膏到MP3,从饼干、饮料到美容、美发服务,“试客”网站提供的试用品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除了一些希望打开知名度的陌生品牌,美宝莲、玉兰油、谭木匠等一些知名品牌也常常现身。这无疑透露着一个迹象:“试客经济”已经悄然升温。
在上海一家外企从事财务工作的屠女士,是位典型的“试客”。她常在几家“试客”网站上穿梭,寻找试用品。“其实过程挺简单的。免费注册一个用户名,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试用品,申请试用并写上理由,等待商家审核,然后就坐等快递公司将试用品送上门来,”屠小姐说,尽管申请试用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她很享受这种有趣实惠的“试生活”。
有统计数据说,目前中国内地的“试客”族群已经激增至330万人。对于许多像屠小姐这样的“试客”来说,“试生活”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还带来许多乐趣:能及时领略最新的时尚,能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实现自己的消费计划,更重要的是,与许多“同道中人”有了更多新鲜的话题。
日渐红火的网络试用催生了“试客经济”,而“试客经济”的日趋成熟,甚至催生了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
上周,一家名为“试客广场”的白领女性新品体验中心已经悄悄登陆上海。店铺里陈列着各种食品、化妆品、杂志等。据试客广场总经理王佳华介绍,顾客可以在此试用各种商品,如果对试用的产品感到满意,可登陆相关的网站购买,或委托代购。
据悉,在为顾客提供品牌厂商最新产品试用的同时,这类商店也为厂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市场调查。品牌整合营销专家于清教授介绍,这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对于厂家来说,这样的推广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成本也更低。
不过,世界上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午餐”。与许多由网络引领的新生事物一样,“试客”趋热的背后,也有着不少隐忧。
在“试客”网站注册,需要填写真实身份,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固定电话、手机、邮箱和地址。想当“试客”,就要冒个人信息被“转卖”的风险。
一些网站打着“免费试用”的招牌,却需要“试客”们支付快递费或邮寄费。如果遇到不良网站经营者,这些预先支付的费用便有可能打了“水漂”。
因为是免费试用,一些商家对商品的品质并不进行保障。“试客”们一旦在试吃、试用中发生意外,可能因为无法提供有效票据而遭遇维权困境。一些商家为了制造争相试用、好评如潮的假象,往往会雇用一些“试客”写手,这些网络“托儿”的生花妙笔,难免不会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对于看起来很美的“试客经济”,无论是热衷于网络试用的商家,还是流连于“试生活”的“试客”,都需要冷静一些、谨慎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