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不是权宜之计
1999年国家确立一年三个“黄金周”长假时,主要是基于当时内需不足,希望通过“假日经济”带动消费拉动内需。但集中消费也带来了服务质量下降,交通运输、环境资源压力大增的问题。由此,“假日经济”越来越受人诟病。盘点今年改革后的“十一”黄金周,还要不要再提“假日经济”?
朱卫平教授认为,假日经济仍然不可放弃,且政府应继续培育推动。不能简单地把旅游业等同于假日经济。目前全国假日办提供的黄金周旅游业信息,可作“假日经济”一个明显指标,但不应看作是唯一内容。假日经济也还包括体育、文娱、演艺、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都有较大经济拉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假日经济相关产业占GDP比重还会越来越大。
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给群众多些休闲,作用并不亚于让他们在工作日努力工作。因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合理安排节假日、增加休闲时间,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极大地带动了消费。无论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波动,还是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看,扩大内需都不是权宜之计,有必要认真分析“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对人们消费的影响,进一步审视对“黄金周”的调整,并作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