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格鲁夫
安迪·格鲁夫信奉“专注”精神
1936年出生于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56车逃离苏联统治下的匈牙利来到美国,1968年参与创建英特尔公司,1994年首次访华,1997年卸下CEO职务。
1994年,北京中关村大街,人潮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每个电脑柜台前都挤满了前来攒机的人。第一次访华的安迪·格鲁夫见此情景,不禁热血沸腾,回去之后马上制订一个计划:直接向中关村供货。
从创立伊始,英特尔公司便无数次走进“死亡之谷”。最危险的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遭遇日本公司强烈阻击一度陷入困境,格鲁夫只得避其锋芒,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艰难转型。在格鲁夫的领导下,英特尔击败了日本企业、击败了无数与英特尔同时起步的半导体产业公司,并在比尔·盖茨庞大帝国的攻击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今天的计算机领域形成了英特尔和微软两家软硬巨头垄断的局面。
在格鲁夫所著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变革,以及如何在合适的时机搜集信息以促成正确的变革。在瞬息万变的计算机行业,稍一打盹,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
格鲁夫与韦尔奇可以并列为管理上的“双子星座”——前者信奉“专注”精神,而后者却坚持推行多元化战略。但在1994年的中国,企业家们都处在一种亢奋之中:三株和飞龙迅速崛起,史玉柱正在布置他在保健品市场“三大战役”,张瑞敏喊出了“海尔是海”的口号……唯一例外的是王石,那一年他因为多元化扩张陷入困境,正面临董事会的“逼宫”。他愤怒地宣称这些资本家是“门口的野蛮人”,但冷静之余,他开始收缩战线、踏上房地产的专注化之途。
王石早一点尝到苦头,从而让他避免了吴炳新、姜伟、史玉柱等人随之而来的灭顶之灾。直到数年后,热烈追捧韦尔奇的中国企业家们,才开始真正注意到格鲁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