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农民受益不大
此前,各地方政府都曾向中央提出建议,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民种植成本提高,因此希望国家大幅提高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从政府最后出台政策看,距离农民以及地方政府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如吉林省曾经建议,将东北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定为0.95元/斤,吉林和黑龙江政府也都曾建议,显著提高玉米临时储备收购价格。今年年初,中储粮在东北的托市收购价为国标二等1400元/吨,一等1440元/吨。但是根据吉粮集团对吉林农户的调查,由于化肥、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0元/吨。
目前,在东北产区,新玉米由于水分较多,还没有集中上市。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目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516元/吨,其中东北内蒙地区平均收购价格为1490元/吨,与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而且按照国家1500元/吨的收储价格,农民种粮效益仍然会降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豆产业协会会长陈彦贵表示,今年当地种植大豆的农户中,转包地平均价格为260元/亩,种子40元/亩,农药20元/亩,化肥100元/亩,机耕机种15元/亩,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成本接近500元,而亩产只有190斤左右,显然将亏损。
“转包地肯定是会亏的。”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算了一笔账:“黑龙江大概有70%的大豆种植耕地是自家的承包地,这些农户不但不用缴纳租金,每亩还有50元的补贴,所以平均成本在1.05元/斤-1.1元/斤;15%的大豆耕地是流转包地,成本在500元/亩左右;还有15%的地属于国营农场,仍然需要缴纳承包费,算下来平均成本在1.85元/斤左右,如果按照国家收储价格,基本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