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出口退税并非针对出口产品的补贴,而是考虑到产品在进口国还要征收增值税,因此在出口时退还本国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的一种国际惯例,因此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调节出口规模的政策手段,政府应该加强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2007年6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的财税(2007)90号文规定,取消了钢铁、化工等533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降低了服装鞋帽等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整共涉及了海关税号中37%的产品,调整的范围之广和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当时财政部明确表示,该次出口退税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出口过快增长、缓解顺差过大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压力。
但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恶化,加上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出口逐渐显现疲态。外贸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到半年,就从“压顺差”,变成了“稳出口”。
而本次政府出手“救市”,一方面是由于外贸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下降,可能导致登记失业率上升,进而无助于社会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0月20日公开表示,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而自年初起,商务部就将调研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业相关的产业上。
而从本次商务部方案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确是关注重点,而2007年被下调出口退税率的“两高一资”产品并未被列入。
这也许表明,政府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并未改变调整外贸结构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