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品类的变化就是指,奢侈品牌之下二线品牌的出现。孙一民说,从奢侈品公司角度来看,没有理由放弃这些人。尽管传统奢侈品的产品更适合年长的人,但年轻人希望追求个性,那么,为什么不为他们创造产品呢?
从奢侈品公司的经营角度来看,现在许多公司已不再是家族企业,而是上市公司。他们也会受到市场的压力,需要利润和现金流。而这第二类生存就满足了市场需要。
奥美时尚创意长许舜英说,现代奢侈品的品牌策略是一种多重策略,从衣服扩展到住所、饭店、旅行等各个领域,他们在生产线的行销技巧以及规划策略的创意上有很多新的商业手法,这一些创新和创意的产品思考或行销策略,代表他们一种对于市场的走向及消费者的心理的敏感度。
Comme des Garcons五花八门的混搭风格,无疑都是在翻新玩法以刺激销售,其中隐含着细分化与扩展消费者不同层面需求的用意,这种证据俯拾即是:从Prada延伸到子品牌Miu Miu,阿玛尼延伸到Giorgio Armani的品牌家族;从LV与设计师Sofia Coppola的合作系列到Salvatore Ferragamo参股房地产设计公司;或是从山本耀司由他与阿迪达斯合作的休闲运动品牌Y3到后来染指珠宝品牌,而Chanel数年前开始推出男装,这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奢侈品牌商业上的开疆破土野心,低调、窄众甚至尊崇纯手工的边界早已变得模糊不清。
突破传播郑香霖认为,第二类生存实际就是奢侈品企业重新定价的策略,其实质上,就是向更广大的消费受众靠拢。 而今天用于竞争品牌的销售员们相互攻击的“降价说”,则被部分人认为是,大众化路线走得更彻底而已。而我们访问的奢侈品企业和业内人士似乎都不大愿意谈这个“得罪人、得罪生意”的话题。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