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群体财富损失超过4000亿港元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海啸让香港受创甚深。根据花旗银行2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香港百万富翁群体在去年集体“蒸发”6.6万人,从前年的41.4万人骤降至34.8万人,相当于每天有181个人失去“富翁”头衔,而整个百万富翁群体财富损失达到4176亿元(港元,下同)。花旗银行的报告是基于2008年9月3日至12月4日期间,对3323名香港市民进行的电话采访进行的。
按花旗的定义,百万财富只计算流动资产,即股票、债券、外汇、基金等可以迅速变现的投资工具,而不包括不动产。
“如果算上房地产等不动产,这些香港百万富翁的实际资产至少在800万港元,即使按美国标准来看,也足以称得上是百万富翁了。”负责进行调查的花旗银行环球个人银行服务副总经理周永赞说。
姜还是老的辣?
周永赞认为,百万富翁人数大减,明显与金融海啸的影响有关。他们的研究显示,百万富翁身份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投资的损失,占72%比例;其余19%则是因为投资房地产而退出富翁之列的。
百万富翁们平均拥有的流动资产,从前年的460万元水平显著下跌至去年的340万元,这也凸显金融海啸的确给富翁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果按照百万富翁总体人数约34.8万人计算,去年香港百万富翁的身家缩水了4176亿元。
尽管百万富翁的人数下降不算多,但是整个富豪群体的财富却显著缩水,而且数据显示,往年财富越多的富翁在去年损失越是惨重。“流动资产在500万元以上的富豪中,去年的人数比前年下降36%;在200万至500万元这一层次,人数下降了10%;在100万至200万元这个层次,人数下滑了13%。”周永赞说。
不过这些平均化的数字或许并不能反映出个别的状况。从统计的年龄来看,或许姜还是老的辣,最能抗跌的百万富翁是那些年龄较长的投资者。
总的来看,60岁以上的富翁人数比例增加了6个百分点,50~59岁的富翁则维持不变,而30~39岁的富翁人数显著下降了6个百分点。周永赞认为,这是因为大部分老年的香港Cye.com.cn投资者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以及SARS危机,他们对于投资更为谨慎,手法比较平稳;相反,那些前两年在牛市中暴富的“青年才俊”们投资相对进取,在金融海啸的打击之下,所受影响也就更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