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化,它崇尚吃苦耐劳、好学勇为,善于先人一步捕捉商机;有一种精神,它能在顺境之中居安思危,也能在逆境之中临危不惧、不等不靠、奋发自强;有一种理念,它认为外部危机从来都是“机”大于“危”,越是危机,越要强调科学发展。
义乌,这个从浙江中部山区成长起来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依靠长期积累的抗击风险能力和不断自我加压的创业创新追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稳稳站住了脚跟,成功地实现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从五大指数全线下滑到外商来客“井喷”增长:外部危机不是决定性因素,抢占发展先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半年多前,当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蔓延开来,义乌无疑是中国最先发生颤动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全球小商品行情“风向标”的“义乌指数”,在2008年10月、11月份出现了旺季不“旺”的逆周期性运行态势,11月份义乌景气指数下跌至2006年8月指数发布以来的新低1035.82点,并出现景气指数、价格指数、效益指数、规模指数、信心指数首次全线连续下滑的局面。
接下来,义乌市场复苏速度之快同样令人咋舌。春节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就明显增加,3月份进入义乌市场的外商人数达到2.7万余人次,相比2月份增长了138%。到5月底,义乌常驻外商机构达到了2391家,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3。外商来客的“井喷”式增长,显示义乌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以往。
“我们今年前5个月实现出口2300万美元,增长幅度达到35%。”浪莎集团副总经理刘军说,目前义乌袜业企业中,好过的不只是浪莎,很多企业日子都不错。2009年一季度,义乌市出口同比增幅仅为0.41%,到5月底出口增幅已上升至5.91%,比同期全国出口增幅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博尼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军认为,义乌市场快速复苏固然有产品结构因素,如出口商品以日用品为主,消费弹性相对较小,但更重要的是义乌企业未雨绸缪,提前应对。为了增强外销网络的稳定性和市场反应能力,博尼服饰早在2007年就“砍”掉了国外代理商,改为设立办事处。2008年10月、11月是我国出口贸易最困难的时候,这家企业每个月的出口增长都在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