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佳思(化名)祖籍湖北,母亲离世前留给她过亿资产,但她却选择卖掉别墅,过工薪族的生活:每天早上7点起床,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公司上班,打杂、跑腿是她的工作内容,有时还要加班至夜里10点,领到的月薪还不到她所背的“巴黎世家”限量版机车包价格的1/5。
在佳思眼里,钱并不是万能的,她宁愿选择平淡的生活,也不愿重蹈妈妈的覆辙。佳思的母亲因常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发病时已经无药可医,2007年时撒手人寰了。“花1000万能治好晚期癌症吗?”佳思声音低沉。
广东“富二代”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有钱也不可靠,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像佳思这样的内地移民,更是缺乏亲友体系的支持,“只能靠自己”的孤岛心态从上辈人延续到下一代,形成了务实、低调、不拜金的金钱观。
授之以渔的新接力
改革开放政策下,断层大半个世纪的家族企业重新崛起。20多年过去了,“富一代”年岁已老、归隐心切,财富接力棒须传给下一代。然而,在孤岛心态作用下,像ben、佳思这样甘愿做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不愿继承父辈产业,不愿从商”的思潮在广东“富二代”圈内弥漫,报考公务员、应聘基层职员成其寻求稳定,排遣不安的方式。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张书军确认,与江浙家族企业正在“去职业化”不同(即职业经理人从企业高层位置退出,富豪子女重新掌权)完全相反,广东家族企业却在为子不肯承父业而发愁。
“子承父业”历来是华人家族企业财富继承的首选。未来的10~20年,又是中国民间财富代际继承的高峰期。因此,“富二代”的发展路径很可能影响民营经济整体的走向。
但面对粤商“富二代”普遍保守的心态,张书军评价道,“富二代”确实不必“捆绑在财富创造的战车上”,可以做一些社会公益或按个人兴趣特长重新选择人生方向。
“而且,对于中国民企第一代创始人来说,是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取得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的。富豪子女接班实际上是一种二次创业的过程,是全新一轮的接力赛。”
创业易守业难。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因此,接班无论对于一代还是二代,都是一个全新的考试。一代和二代的选择也更趋于多元化。尽管很多家族企业家的第二代拒绝子承父业,但对他们而言,将来家族财富的价值如何最大化,也是一个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