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采取的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有望逐步正常化。
6月19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一位曾参加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研究的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政策将稳步有序地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后至2008年7月,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接近21%。
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后,2008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在6.82元-6.84元人民币/美元区间窄幅波动。
央行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上述专家认为,从央行新闻稿的表述看,不会有一次性调整,就是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汇率形成机制。
央行此番表态后,人民币是否会进入升值通道呢?渣打银行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估计下周NDF市场会有较强的升值预期,但由于央行的说法比较保守,短期内不会看到人民币明显升值的趋势,等到欧洲经济好转、中国贸易顺差逐步增加后,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才会看到人民币升值。
央行指出,“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波幅是中间价上下0.5%。此前,有学者建议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幅度。
一位外汇管理领域的权威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这次向外界明确释放明确信号,重新强调此前规定的波动区间不会改变。
金融危机以来,每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围绕中间价窄幅波动,远不足0.5%。上述相关部门权威人士认为,今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可能会增大,用足现有政策,接近0.5%。他说,关键要看下周开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幅。
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央行重申,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影响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央行认为,当前我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王志浩指出,贸易顺差的确在下降,但是资本账户顺差仍然很多,如果根据供求关系看,人民币肯定需要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