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的测算则显示,投资(机)购房比例的多少,将很大程度决定房产税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大小。
以已售出的55亿平方米商品房为存量房,分别假设1%、5%、10%、30%为投资(机)性房产比例。
测算发现,假设投资(机)性比例为1%,抛售所增加的市场供应上限为0.55亿平方米房源,仅占过去5年全国平均销售面积的7.8%。考虑到这些新增供应还将在较长时期内逐步释放,影响则有限。
当该比例为5%时,增加量则高达2.55亿平方米,占比达到36.4%;10%时,新增5.5亿平方米,占比跃升为78%;当30%时,新增抛售量的上线将达到16.5亿平方米,占比为235%之高。
不同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机)性购房比例不同,房产税开征的效果截然迥异。投资比例较高的城市,供求关系将面临极大考验。 “上海、杭州等领涨的区域市场,投资(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虽然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相信30%并不是一个过于夸张的估计。”多位开发商营销领域的资深人士向本报坦言。
这或许是决策层对使用房产税作为调控工具极为谨慎的原因。
众多难点待解
开征房产税的真正出发点,是否就是调控供求关系、平抑房价?市场存在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等另一些人士看来,“政府高层对房产税这一工具的使用,也并非如普通市场人士所关注的房价焦点。房产税其实已被高层上升为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平衡器,进而推动其成为经济结构的调节器。”
德邦证券的上述报告也指出,房产税的开征已是必然,是改变我国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行为。这是政府部门和市场层面需要取得一致认识的第一个难点。但难点显然不止这一个。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