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食品竞相降价
最近,由于气候异常,日本的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了上涨。但日本国民用于吃饭的钱占到收入的1/6至1/10,大多数日本人对蔬菜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太在意。
而由于日本长期面临通货紧缩,老百姓不舍得花钱,很多食品都在竞相降价出售:日本吉野家快餐店以前一碗牛肉饭400日元左右,现在推出了290日元的牛肉饭;一碗拉面以前一般都在500日元左右,现在不少餐馆推出390日元一碗的拉面。店主认为,虽然拉面不赚甚至赔钱,但顾客多了,可以从菜上多赚。
日本总务省11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10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下降0.6%,连续第20个月下降。
专家解析
两大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同,以及复苏步伐不同造成一冷一热的现象
美国用全球通胀拉动增长
本报讯 (记者蒋林)对于目前全球经济体通缩与通胀并存的局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这是由两大经济体系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的不同,以及复苏步伐不同造成的。而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更助推了热钱向新兴市场的涌入,从而加重了新兴市场的通胀压力。
新兴市场:热钱涌入
对新兴经济体而言,业界普遍认为,食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推高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据悉,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乎是全球同步的。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外,通货膨胀还来自宏观调控层面。陈凤英解释说,首先刺激政策的后果开始显现。其次,美联储正在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令新兴经济体国家控制价格上涨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第三,对于那些选择通过加息来预防和抑制通胀的经济体而言,由此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比如,在韩国加息当天,韩元对美元汇价不跌反升,并带动其他亚洲货币普遍走强。换句话说,更高的利率进一步鼓励了热钱进入这些市场的热情。
发达经济体:流动性陷阱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场金融危机是美国和发达国家在去杠杆化的过程,经济开始出现衰退,国家财政更趋脆弱,居民消费开始下降,难免出现通货紧缩的状况。
陈凤英具体解释说,这场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让如今的许多美国人忙于还债,或者存钱,在目前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老百姓不敢花钱,自然会出现通货紧缩的局面。
美元占主导地位
“事实证明,于美国缺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中的6000亿美元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去,而是流到新兴市场中去了,经济出现了流动性陷阱。而掌握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美国,正希望以向世界输出通胀的方式拉动自身经济增长。”
“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后李巍认为,多年来,在美国的日用商品市场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并不会影响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因此,他说:“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共同分担了美联储增发货币所带来的成本,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自享受。”
也正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大量的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担了美联储增发货币所带来的成本。“美元三分之二是在国际市场流通,他们实际上在用全球的通胀来解决自己国内的通缩。”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