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团董事长凌克说,2011年金地将在商业地产投资一至两个综合体项目。据了解,大中型城市综合体是金地商业地产业务当中的主要产品。金地集团计划,在今后5年,每年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投资额度保持集团总投资额的20%左右。
另一家香港上市内地房企奥园地产在3月22日晚间公告称,3月21日,公司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Winwick Development Limited于当日签署两项收购协议,以人民币3.83亿元的总代价获得佑林泛太及佑林(昆山)于中国江苏省昆山市项目用地5A及项目用地5B建设之商业住宅物业。
此外,龙湖地产、华润等企业已切入不同类型的商业地产产品开发。
另有消息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拟以44亿元人民币,从卖方亚太置地手中收购徐汇区长乐路世纪商贸广场一事可能在近期水落石出。这或将成为上海第一笔保险资金投资商业地产的大单。
其实早在2010年,国内房地产企业便开始大规模接触商业地产。不过,任何略懂房地产产业的人都知道,房企转型并非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原本主攻住宅类产品的开发企业要想转型为商业地产,必须克服资金、管理、人才配置以及相关资源和经验等各种困难。
一位房地产投资基金人士认为:“当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转型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并非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相比近段时间频繁的外资布局商业地产,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都略显落后。外资企业除了有雄厚的资金,还有专业的管理技术、操作经验。”
一直以保守商业地产形象出现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公开表态说:“商业地产不会受到调控影响。市场上那么大的资金流动性,总要有个蓄水池。即使它流到商业地产,推高了商业地产的价格,也跟老百姓没关系,因为投资商业地产的人都不是弱势群体。”
易居房地产综合研究院院长杨红旭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外资频繁布局商业地产可以看做外资机构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影响。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股权并购和项目收购,对于他们的资金来说是安全的,可以让他们有套汇预期。”
同时杨红旭亦认为,这与市场当前的变化有关。“随着调控的加剧,资金会逃往商业地产避险。”“从目前上海的一些区域看,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依旧存在价格倒挂的情况,即商业地产价格低、住宅价格高。而这种市场关系并非短时间就能有所改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