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座一度爆发债务危机的浙江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开始出现些许利好的景象:
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取向,这给温州带来极大的鼓舞。温州局面渐渐趋向稳定,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频发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半个月来,经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地应对,温州的企业债务危机初现转机。
25组“特派员”
防银行抽资
>>防范
对有问题、隐患、风险的企业“排雷除险”,预警“跑路”、“倒闭”卷土重来
当满城出现人心惶惶之际,9月底,温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温州市组织25个联络协调小组派驻全市25家商业银行,固定坐班制。这些“特派员”干的“特种活”是:与各银行一道,对所属信贷企业一一排查摸底,对有问题、隐患、风险的企业一家家“排雷除险”,预警“跑路”、“倒闭”卷土重来。对每一笔贷款实行“过问制”,“督查”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抽资、不压贷、不延贷。
欧波朗洁具有限公司生意好,有订单,但1580万元的贷款归还银行后无法续贷,原因是企业找的新担保人一时没落实。如果无法续贷,企业将受到民间借贷高利的“压迫”,重蹈前人出走、倒闭的覆辙。派驻交通银行的联络组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与银行沟通商量,最后决定马上续贷,容忍企业在3个月内找到担保人,从而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10月13日,温州市政府设立了5亿元专项资金,作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温州市财政出台“税费新政17条”,重点是帮扶企业摆脱困境、解决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相关税费问题。
>>施救 放宽风险容忍度“输血”企业
为救市,温州各银行申请追加信贷规模、实行贷款利率差异化、创新金融产品
温州企业界普遍反映,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债务危机的源头是企业通往银行的“资金池”枯竭。
为救市,温州各大银行向各自上级总行申请追加信贷规模、实行贷款利率差异化、创新金融产品,下降贷款利率,助力温州中小企业破除资金困境。
各银行统一行动,对生产正常、资金困难的企业坚决不收贷、不压贷、不延贷、不浮息、不搭售理财产品。
温州银监分局介绍,目前温州各银行机构已向上争取到信贷规模180亿元。同时,信贷资金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