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将是广州的“金融年”。“金交会”即将开幕,广州蓄势待发,将连推包括民间金融街在内的四大优势项目,无疑,这会在广州的金融发展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首历史的风云变幻,广州的金融业根基深厚、底蕴悠远;展望未来的生机脉搏,广州的金融业正值春天、雄心不已。坐稳全国金融“老三”的交椅,广州如何谋划新的发展?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广州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
历史:抖落旧“包袱”
谈到广州金融乃至广东金融,总有一些误解还停留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印象,“高风险”曾让不少人“谈金色变”。亚洲金融风暴时期,广东、广州首当其冲,出现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因此,一直到2005年,广州金融业都是在花大力气化解、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广州广国投和广州商业银行都是著名的案例。
“十一五”期间,广州金融业一手抓发展、一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旧“包袱”都清理完毕。广州国投,没有走倒闭这条路,委托给广州越秀集团来重组;广州商业银行经过了不断的发展,2010年已经盈利22亿元,近几年存贷款规模和经营的利润,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发展。经营利润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发展。广州农信社成功改制,成为广州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全省首家。曾经被认为是历史包袱的金融机构现在大多都盈利,实力和经营规模,都保持了大约30%的增长速度,实力不断增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在银行保险、支付结算、教育资讯、管理运营等方面,广州有传统优势。“一行三局”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都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汇集于此。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增长。
经过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广州金融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2年3月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30亿元,是2006年末的1.93倍;贷款余额18389亿元,是2006年末的2.14倍,资金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11年广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97.23亿元,是2006年的2.26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11年广州地区股票交易额3.82万亿元,是2006年的15.99倍;期货代理交易额19.53万亿元,是2006年的15.3倍;产权交易额670亿元,均居全国前列。2011年广州地区银行业实现利润448.66亿元,同比增长38.4%;金融保险业税收收入195.16亿元,同比增长28.8%,对地方财力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谋变:规划新蓝图
2011年3月17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关于加快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2011—2015年)》(以下简称《意见》),广州全面布局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明确到2020年要把广州打造成为与香港功能互补、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的时机,广州金融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机遇,“建设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就是广州对自身明确的定位。
据悉,广州金融业将力求在金融功能区建设、金融市场平台建设、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在资本市场建设上、金融改革创新这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明确指出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金融招商,把金融招商、资本市场招商、金融平台招商作为“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推介会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组织。
根据《规划》,广州将把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金融总部基地,成为广州金融的名片。此外,结合广州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创新氛围浓厚以及金融创新需求大的特点,在科学城、中新知识城以国际先进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的理念规划建设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规划》还明确,广州将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双百”工程,争取在两年内上市公司数量接近或达到100家,未来5年内,争取再新增100家上市公司,力争打造证券市场“广州板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