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之争
排污程度非排量大小决定
如果实行该项收费,市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公平、有效,然而,截至目前,并无具体的收费标准和方案出炉。
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制定征收汽车排污费规定很有可能跟车船税一样,按排量征收:即排气量为1.0以下、1.1~2.0等不同级别,按不同额度的税费征收。
但是“按排量收费”的说法一出,就遭到“公平性”质疑,多数人认为这种收费标准表面公平,实际不合理,因车辆排污的程度并不完全由排量的大小决定。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多次强调:“汽车排污费按排量征收,存在较大争议,车辆使用时间和路程都不同,所以对城市拥堵和大气污染的影响也不同,按排量征收好比一刀切,相同排量的车主支付同样费用,有失公允。”
中国公众环境中心研究主任马军认为,要让汽车排污费达到其“治污”的初衷,应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才能让民众交钱交得“心服口服”。
第一,要有一个公平的收费标准;第二,确定收费额度,马军说:“如果收得多,对于大排量的机动车确实有所抑制,但如果较少,恐怕很难起作用,反而徒增负担。”第三,费用收取应当有收取和支出的明细公开。
成效不明
提高油质更利于空气质量
什么样的收费标准更合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燃油和排放实验室主任岳欣对记者表示,单从收费标准来讲,相比“按排量收费”,更合理的是“按区域收费”,就是对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等特定区域内收取排污费,对于市郊等较空旷的地带可少收费或不收费。
还有“按耗油量收费”,岳欣觉得将排污费纳入燃油税或者油费也是相对公平的办法,根据多使用多缴费的原则,车辆开得越多,耗油越多,理应相应收取更多的费用。
岳欣认为,应该提高汽油和柴油的质量。他指出,汽车所使用燃油的质量一旦提高,就会降低其中的硫含量,不论对于新车旧车都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也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快速的办法。
汽车能否“喝”上更健康的油,被认为是解决尾气污染问题的源头关键,但却也恰恰是进展较为缓慢的部分。
破题前提
让私家车成为选择而非必需
马军表示,以收取停车费、拥堵费等经济手段来控制尾气污染甚至城市拥堵方面,在国际上都有成功的先例,包括纽约、伦敦、香港等。
在他看来,尾气污染的程度由许多方面决定,“道路拥堵和尾气污染也是有关的,停滞状态的车辆尾气排放量比正常行驶要高十倍。还有公众的驾驶习惯,夏季长时间开着空调,长时间堵车不熄火,这些方面的改善都有利于治理。”
但马军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前提,还在于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让私家车应成为“一种选择”,而非“一个必需”。这还有赖于良好的城市规划,功能区应合理划分。
至于积极鼓励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这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尾气污染问题?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规划称,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对此,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表示,在没有解决蓄电池材料问题之前,电动汽车离我们还太远。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也是发展电动汽车面临的巨大挑战。
马军指出,如果电池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电动汽车依然会重蹈电动自行车覆辙,电池会造成铅污染,这是以新技术造成新污染。所以,从目前来看,这也还不是那颗“定心丸”。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