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试行房产税以来,有关房产税扩大试点范围的消息就层出不穷,今年尤甚。据说湖北、湖南、海南、广州、杭州等地均在为扩围房产税做准备。虽然目前还停留在“研究讨论”层面,但无论政府还是学界,都在近期放出探空气球。房产税扩围,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40平方米“起征线”惹争议
上海和重庆试行房产税已22个月了, 2012年11月28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2/2013-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住房保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建议,对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房超过40平方米的部分,无论其住房是何种产权性质,均应按评估价格征收税率较高的保有环节房产税,甚至可以考虑累进制。这一税制不仅覆盖新上市的商品房,且向现有存量房覆盖。”
这立即引发大量网友拍砖,房地产界和学术界也提出质疑。独立地产评论员顾海波告诉记者:“我同意社科院方案,只不过要考虑40平方米是否合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当前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3平方米多,40平方米纳税线偏低,将城镇三四成家庭都包括进去了。按发达国家舒适住房面积的一般标准,应该是人均40-50平方米。
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则明对这一建议的“一刀切”表示不满,他告诉记者:“在一线城市,市中心与郊区的房产,价格相差达到10倍也很正常。这一政策固化了先买在市中心的既得利益者,是劫富济贫的思路。至于覆盖存量房,在法律和情理上都不合理。”
开发商也觉得不合理。上海实业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上海城开集团董事长倪建达对记者表示,“加税是涉及到利益调整的重大改变,中国税负已居高不下。如果房产税将存量房纳入征收范围,实为与民争利,也会导致政府诚信丧失,毕竟政府曾出台退税降息鼓励买房政策的呀!”
就连报告的撰稿方,也对40平方米起征线的认定看法不一。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向记者坦承,报告中的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北京王府井的40平方米和怀柔的40平方米能比吗?房产税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收,接着是怎么收才能公平?现在是前者都没解决好。”
其实,报告中的这段建议文字是由此次报告的副主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撰写的。他对记者如此解释:“我们报告提出的政策设计,是着眼于长远的制度设计,而不是说马上能付诸实施的政策。需要强调的:所谓免征40平方米,是一种导向性的意见,与根据不同家庭情况给予更多的免征面积不矛盾。这是具体税制设计的事情,具体税制设计我们并不建议一刀切。”
至于为什么把标准定在40平方米?他解释说,是因为中国城镇家庭目前人均住房面积是33平方米,而我国的改善目标是自住需求面积人均40平方米。“上海模式的房产税存在税率过低、合并计算免征60平方米过大、未覆盖存量住房等问题,其调节房地产市场的功能实质上很有限。基于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判断,中国不宜将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定得过高,以40平方米为起征线,能够更好地抑制投机或投资住房需求。”汪德华说,他本人家庭还没有达到人均40平方米的标准,如果今后按此缴税,他也心甘情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