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看好本土创业者”
--专访美商中经合集团执行副总裁张颖
一个在美国生活了15年的地道“海归”,回中国参与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VC)行业3年多以后,却对同为海归的创业团队产生了质疑,并对本土的“土鳖”创业者抱有深刻的认同。美国风险投资商———美商中经合集团执行副总裁张颖个人投资理念转变的背后,不仅仅是国际风险资本投资趣味的变化,更折射出中国创业人群和创业环境的微妙格局。
“我们更看好‘土鳖’团队的创业者。”张颖12月14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开门见山。过去的一年,对张颖来说意义非凡,他所服务的中经合在中期投入了分众传媒,并经历了其狂飚突进式的成长:“太令人激动了:4个月内市值翻了3倍,为公司创造了几千万美元的回报,这是罕见的。”末了,他不忘加上一句:“江南春的团队就是本土的。”
张颖旗帜鲜明的投资理念几乎颠覆了人们对国际VC的传统认知。众所周知,选对行业和创业者团队是VC,尤其是外资VC考察本土企业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而在人们印象中,来中国的国际风投家们虽然以华人居多,但通常在美国获得学位,并长期混迹于硅谷和华尔街。和他们打交道的创业者,也大多有类似的“海归”背景,这使得“海归”创业者们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和投行的帮助,华尔街也就变得触手可及。
这些风投家的重要标志,是很多时间在飞机上度过———他们如果不是在来往硅谷总部和上海办公室的航班上,就是在往来于不同受资公司董事会的班机上。但在张颖看来,“Flying VC”(飞行者VC或旅行者VC)一度成为国际VC的代名词,尽管他们资金实力雄厚,但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且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深,并未根植中国VC业,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成本高、风险大。
3年半以前受命返回中国的张颖,也有过几次投资失败的经历。他发现,那些“海归”团队的创业者,往往对中国国情同样缺乏了解,人力成本很高,而且团队精神不佳,“有些公司拿到钱之后就开始争”。
吸取了这些教训之后,作为一家专注于初创期投资的VC公司,张颖及其所服务的中经合在中国开始把目光转向“土鳖”创业者。“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也没关系!”他说,“在初创时期,我们需要的是了解市场,熟悉本土人情世故的团队。”
在张颖看来,“土鳖团队”可能更容易满足中经合对投资对象的要求:之前有过一些创业经验,无论成败,当然赚过钱最好;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这些人渴望海外上市;有一些钱,比如100万左右———手里钱太少容易产生短期行为,钱太多创业激情会受影响。
除了这些基本条件,在张颖看来,如果这家公司直接服务于大众客户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的企业只要推广得力,往往容易赚到钱。有了一些钱之后,这些公司会做出长期规划,而不会急于用来进行个人利益分配。在经历了10-18个月,公司度过初创阶段之后,VC再向这些企业追加投资,这时才引入“海归”担任CFO等重要职位,打造一个中西合璧的团队,来等待后期更大的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