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十一五”期间启动“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从2006年2月25日召开的大连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获悉:“十一五”期间,大连市计划民营经济发展的增加值达到2560亿元,年递增16%;实缴税金突破200亿元,年递增17%;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40亿元,年递增25%。为了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将实施发展民营经济7大战略。为扶优扶强、扶小扶弱、统筹兼顾,推动全市民营中小企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质量,2006年大连市将大力实施“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即“1127”工程。
依据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七大战略包括:产业集群战略,综合创新战略,“双向开放”战略,产业优化战略,差异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
据介绍,2006年实施的“1127”工程中第一个“1”,是大力支持百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市政府每两年要重新认定百强民营企业,给予表彰。第二个“1”,是鼓励、支持市民创办企业,每年新办民营企业1万户以上。“2”,就是鼓励、支持民营小企业尽快做强做大,每年新增200户规模以上企业。“7”,就是从2006年开始,重点培育发展创业型、创新型、就业型、效益型、外向型、环保型、节能型7个类型各100户民营中小企业。
2006年,大连市将出台成长型企业认定办法,每两年认定一次。对成长型企业,市和区市县两级政府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扶持其尽快做强做大。各区市县和先导区都将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并设立扶持专项资金,与市扶持资金匹配,集中扶持一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项目。
针对融资难、人才匮乏、创业难和信息不畅等问题,2006年大连市将采取系列举措,予以解决。大连市金融部门将研究制定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规则和程序,对优质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揽子金融支持体系。同时,引导担保机构为中低端客户和民营小企业服务,全年贷款担保突破50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典当、融资租赁、开展项目融资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大连市将为民营企业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服务,帮助吸纳和招聘急需人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全年计划培训4万人(次)以上。为解决创业难问题,大连市将积极开展“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等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和服务,帮助一些有创业愿望和有条件的劳动者提高创业能力。重点改造、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创业者营造良好条件。加快市和区市县、先导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联网升级改造,完成2000户民营企业网站建设,逐步形成健全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帮助解决信息不畅问题。
大连市还将成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治乱减负,维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