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创业“自选超市”有望每周一次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杨佳薇/文 赵海江/图
在成功举办了几次创业项目推介会后,昨日,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周活动在省会创业指导中心拉开帷幕,与前几次有所不同,此次推介会不再采取大范围集中展示的形式,而是以一周为期限,采取边展示边调整的方法。虽然每次展出的项目数量不多,但是门类更齐全,今后,创业项目推介将有望形成一种固定形式,每周举行一次。
■现场:一天十几个项目寻找“对接”
生物、养殖、饮食加工、家政服务……昨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省会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周启动,省会创业指导中心再次摆起了创业“自选”超市。
年过40的孟女士失业在家已有三四年的时间了,昨天上午一大早就来到了推介会。“我今天来是想找一个女人味比较浓的项目,比如插花店一类的。”一圈走下来,孟女士看中几个项目,不仅索要了详细的资料,还向现场的项目负责人认真了解情况。“这样的推介会对我们这些想创业的人来说,真是太有用了。”孟女士说。
记者发现,与前几次创业项目推介会相比,昨日虽然是创业项目推介周的第一天,也吸引了一些有创业意向者,但并不是特别热闹,而且现场推介的项目大概只有十几个,与前几次动辄二三十个项目集中展示的规模明显小了。有前往参加推介会的市民就表示,感觉这次推介的项目不如前几次多,场面也不如前几次拥挤,不过,这也促成了对接双方更好交流。
旁白:省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柴玉文介绍说,与前几次的形式都不同,此次创业项目推介周采取的是以一周为期限,边展示边调整的方式,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每天推出十几个创业项目,根据市场反应,每天对展出的项目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创业项目与创业者的良好对接。虽然每天展出的项目数量不多,但是一周下来,项目门类并不少,反而更齐全。
■发现:大学生创业“渐成规模”
“从事饮食业我觉得不错,各方面都比较适合我。 ”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商昨日在推介会现场转了一圈后,一眼就相中了一个项目。小商大学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但自己并不感兴趣,于是毕业后就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可能因为是女孩子,小商说她最初就想开家面包、甜点、西饼之类的店。“政策和资金方面的信息我已经差不多都了解了。”小商说,这次已经在推介会上和看中的加盟店约好了时间,准备再详细了解一下,争取能早日把店开出来。
据记者了解,前几次的推介会,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四五十岁的家庭妇几乎成了期待创业军团的主力。不过,这次的创业项目推介会上,像小高一样的大学生却有渐成规模之势。
“我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想好了要自己创业,现在虽然还没有毕业,但是就想先来这样的创业推介会现场看看,学点东西,也了解一些信息。”河北师范大学的小高昨日告诉记者,现在大学里很多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梦想,只不过大家都觉得自主创业风险比较大,无法预测结果如何,而且作为学生,缺乏资金,这也是自主创业的一大障碍。“不过,从去年开始,学校鼓励学生们自出创业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像我们有意创业的人都开始进入尝试性阶段。”
旁白:柴玉文说,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案例。“有闯劲是创业的首要条件,应当说,大学生通过学习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只要设定好自己的目标,将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应当就能很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方向:创业项目推介会有望成固定形式
在昨日的创业服务专场中,几位创业指导专家还现场对营销管理、企业管理等进行了专项指导和创业建议。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市民创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创业的热情也不断提高。但是,创业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对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和刚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面临资金、经验、项目缺失多种难题,创业风险较大,成功率较低;还有部分初次创业者,对创业风险预期较低,对创业回报要求过高,盲目追求创业快速受益、高额回报,这都是不现实的。”有专家还特别提醒,创业是一条漫长而辛苦的道路,初期创业者特别需要系统全面的指导。
旁白:柴玉文介绍,此次创业指导中心所采取的创业项目推介周的形式实际上是一种尝试,“我们想着以后能将活动内容固定下来,专家指导、贷款、创业项目推介等分别固定到一周内的哪一天进行。”柴玉文说,目前省会创业指导中心项目资源库已经存储了建筑、化工、机械、食品等60多个门类4000多个创业项目,同时这几个月来还向社会征集了100多个创业项目,目前项目征集还在进行当中,因此,考虑将创业项目推介变成固定形式,定期向市民推出,同时,也考虑将各项创业扶助内容都形成固定形式,更好扶助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