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试水创业型大学
cye.com.cn
时间:2009-11-12 10:17:5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刘丹 葛海峡 我来说两句 |
|
 |
|
张俊是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当许多与他同届的大学生都在为将来的就业问题而忧虑的时候,他却能一心一意地去学习。因为早在大二的时候,他就与紫金矿业集团签订了“预就业”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他在毕业后若无问题即可成为该集团的正式员工,并且今后两年的学费也由紫金矿业集团来支付。他们专业已经有24名学生与紫金矿业集团签订“预就业”协议,占总数的32%。 这是福州大学近年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笃彬研究员告诉记者。它不光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进入用人单位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又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这两项创新性的措施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的现象。 福州大学自2004年实行“预就业”培养模式以来,有一大批学生通过“预就业”模式找到了“东家”。近两年,福大先后与联想集团等26家单位就“预就业”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预就业”模式,福大已经形成校外实习基地320多个,其中签约实习基地190多个。今年9月,“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业型大学”,地方性院校发展新思路 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2009年,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福州大学几乎年年都可以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连续六年,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作为福建省唯一 一所省属“211工程”院校,福州大学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和机遇。作为地方性院校,福大和海西的经济发展具有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同时,作为省属院校,和部属院校相比,也面临着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可支配资源短缺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等发展困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福大提出了建立“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用有限的资源交出令人瞩目的答卷,成为中国地方性院校科学发展的良好借鉴。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强调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学不仅要创造知识、转让技术,而且要直接参与、服务于创业活动。在创建创业型大学理念的指引下,福大也在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教育的融合深度。2007年,福大与位居《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第二位的紫金矿业集团联合创办紫金矿业学院,培养地质、采矿等矿业紧缺人才;2008年,福大与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集团联合创办八方物流学院,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同时与福建省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成规模地培养海西重要产业和社会急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我们不能延续非创业型大学传统的体制机制。我们正在探索‘校、政、企’结合办学的模式。”陈笃彬说,“这种类似‘三螺旋’结构的联合办学模式将使社会、产业、科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福州大学已先后与厦门等六个地市以及梅列区等4个区县建立科技同发展合作工程,带动全省9地市、85个区县支柱产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各地市(区、县)产业集群的技术支撑平台和科技人才培育与培训支撑平台。近三年来,学校通过与各地市开展科技协作,共签订科技合作意向项目近千项;与企业对接成功并签订合作合同600多项,实际到校经费8000多万元。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