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寒潮席卷而来,南国一片寒凉。
北纬22度的深圳,尽管处在季节和金融危机双重“冬天”的夹击下,但依然可以从华为、中兴、中集、长城科技、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象征城市骄傲的标志性企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
寒冷中透露暖意。
华为、中兴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不断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长城科技新近接到大笔海外订单,创维、康佳液晶电视销售创出新高,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吸引全球产业巨头聚集深圳……在本土龙头骨干企业的带领下,深圳经济正走出一条向上的曲线。
创新的深圳,是一座适合创业的城市。这座城市,造就了袁庚、王之、任正非、马蔚华、侯为贵、王传福、马化腾等一批响当当的名字。
这座城市,令全球产业巨头侧目。
IBM、甲骨文、三星、英特尔等1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到深圳投资。今年,中芯国际、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住友、德国电信等产业巨头,因为看重深圳创新创业环境,相继投资或增资深圳。
创新打造深圳城市基因,创业造就深圳城市氛围。
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为创业提供强大动力,全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座城市的高度。
自主创新挺起深圳高科技产业群
“一个农机站,两名工程师。”
“在摇曳的烛光中,蚊虫飞舞,科技的种子怎能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这是深圳一位当年主管科技的市领导,在回首往事时的挥笔感言。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深圳科技家底囊中羞涩。
但是,凭借与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深圳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主动从大量的“三来一补”加工业中挣脱出来,坚定地选择了高新技术产业,从而迈上了从“拿来”创新到自主研发的历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为、中兴、比亚迪、朗科、腾讯、大族激光等一批本土自主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一个大规模的大规模创新企业群已经在深圳初步形成。
截至2008年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3万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全市自主创新企业群体已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梯队。目前,华为、中兴已成为国际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若干领域占据业界制高点;中集、比亚迪、迈瑞等已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企业;腾讯在即时通讯互动娱乐服务,赛百诺在基因药物生产,金蝶在财务软件开发,微芯生物在医药研发,大族激光在激光设备制造等领域,均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