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六体系
形成项目人才集聚洼地
“通过创业工场,集聚和发展一批量多质优的项目,培育和锻炼一支在市场经济中‘淘金’的创业人才,实现各创业园的资源整合发展、产业互补双赢的局面,形成项目和人才的集聚洼地。”杜浒表示,“成都青年创业工场”将主要在项目孵化体系、园区发展体系等六大体系方面着力,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培育100个以上的重点项目或企业,实现1000个以上项目入园发展,集聚10000多名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首先是项目孵化体系。通过高校、创业巡回宣传、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优秀创业项目;形成按产业分类的市级评审专家团,定期组织对项目进行评审,加强园区与项目的对接。各创业园为入园项目提供办公场所、设备、通讯等基本保障,以及金融扶持、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等平台服务。
其次是园区发展体系。现有的12个创业园要全面提升承载能力,三圈层开展创业园建设,全市完成20万平方米以上创业载体建设(不含农业园区)。
在产业指导体系方面,将制订产业协调发展政策,鼓励大学生在产业链断裂带创业发展,在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创业发展。各创业园也形成各自的特色产业。
YBC、“银团互动”、“金色翅膀”工程、西部资本市场等共同形成金融支撑体系,并吸引其他社会资本参与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融资、投资合作。
同时,通过在蓉高校推行KAB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开展多形式的创业培训,搭建起创业培训体系。预计今年培训大学生1万人以上,市级导师库新增100名导师,各区县要建立起至少30名规模的创业导师库。
最后是氛围营造体系。通过整体营销,打造“创业成都”城市形象品牌,开展各类创业年活动,促进创业项目向成都迅速集聚。
|